寶寶呵護

當前位置 /首頁/寶寶護理/寶寶呵護/列表

做個好家長,有六戒

做個好家長,有六戒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少不了家長為教育付出的巨大心血。但有時,家長可能會忽略孩子的心理發展歷程,忽視一些教育細節,讓孩子走了很多彎路。特別是下面六大戒律,如果家長屢次違反,就可能變成6劑“慢性毒藥”,影響寶貝們的心理成長。

戒律1:不能想起來才教育。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發育都不完善,所以教育孩子要持之以恆,要在第一時間糾正不良行為,而不是想起來才教育。比如吃飯時含著食物說話,如果當時不指出來,孩子可能會預設這個行為是對的,今後想起來再教育,孩子會覺得“我以前就這麼做,也沒人告訴我不對啊”,效果就比較差。這要求家長時刻關注孩子,不要忽視細節,尤其對原則性問題一定要盯緊了,才能養出有道德的小紳士。

戒律2:不能一生氣就教育。現代社會,人人都很急躁。許多家長常壓不住火,一生氣就大發雷霆。人性充滿弱點,我們遇事首先冒出來的“第一念頭”,往往是有問題的或片面的。比如下班回家看到孩子把廚房弄得一團糟,的確讓人生氣。但這可能是孩子想為晚歸的爸媽做點吃的。如果不分青紅皁白就罵孩子,不僅傷了孩子的心,自己也會追悔莫及。正確的做法是,因為孩子的舉動生氣了,先提醒自己穩定心境,然後再耐心問問孩子為何這麼做。家長不妨記住兩個被“篡改”過的成語:“理直氣和,義正辭婉”。管教從嚴,是要原則從嚴,心思從嚴,態度則要誠懇、溫和、耐心。

戒律3:不當眾教育。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嚴。“丟人現眼”是內斂的中國人最忌諱的詞語之一。成年人尚且對“現眼”如此忌諱,何況自尊心本就脆弱的孩子。當眾責罵、毆打孩子後果非常嚴重。新聞裡不乏因為父親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打了一巴掌,孩子就跳樓自殺的事件。即使孩子沒有如此極端,當眾責罰,也會讓他自尊心受損,今後要麼畏縮不前,要麼性情狂躁。

戒律4:避免消極教育。中國家長教育孩子喜歡批評和消極暗示,而較少表揚、誇讚。如考試考砸了,家長一定會指責孩子沒好好學習;假如考好了,父母有可能視而不見,認為這是學生的本分。現今流行的正念育兒法則告訴我們,要覺察到自己和孩子當下每時每刻所顯露的身心經驗,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一切。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少煩躁,更有安全感。父母還要剋制批評的慾望,改變“正話反說”和傳統的“不相信、不鼓勵、不期待”的習慣,在孩子有勇氣去嘗試、去改變時,助他一臂之力。

戒律5:吃飯、睡覺是批評黑色時段。在孩子成長中,吃和睡是最重要的事情,可偏偏有些家長因為時間或其他原因,就喜歡在這兩個時刻教育孩子。就餐時間是一家最溫馨的時刻,國外的家庭會在飯前禱告,充滿感恩之情。此時教育孩子,會讓其吃飯時戰戰兢兢,影響食物吸收,甚至對食物喪失好感。睡覺前教育,不僅會影響睡眠,滿腦袋的批評還可能讓他做噩夢,第二天的心情也不會好。

戒律6:別讓“別人家的孩子”害了自家娃。發展心理學尊重每個孩子的巨大差異,可有些父母卻非要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較,樹立一個毫無來由、不知所謂的榜樣。事實上,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我們所不知道的祕密,教育孩子,最好“因材施教”。如莫扎特五歲就拉一手好提琴,七歲就會譜曲,若非要按照李白的標準來教育,那世上既不會多一個大詩人,還會少一個音樂家。經常對比還會讓孩子生出嫉妒心,影響未來的人際關係。▲

TAG標籤:家長 有六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