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呵護

當前位置 /首頁/寶寶護理/寶寶呵護/列表

記憶最深的童年時刻

記憶最深的童年時刻

自從把一個肉嘟嘟的嬰兒抱在懷裡後,父母便開始了在無數個日夜裡為他料理瑣碎,直到他慢慢離開父母的懷抱,越走越遠,父母也漸漸老去。孩子們有了自己的生活,能記住的關於父母的、原來那個小家的,還有多少?本期我們就幫您分析一下,在孩子的記憶深處,哪些是最容易留存下來的經典時刻,父母該如何讓這些時刻變得美好起來。

父母給他安全感的時刻。孩子的世界裡有許多令他們害怕的“怪物”:黑暗中的魔鬼、櫃子裡的野獸,甚至陌生人。但在大人看來,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難以理解,有時會不耐煩地說:“床下哪有怪物?趕緊睡覺!”為人父母,第一課就是學會換位思考,請對孩子多一些耐心,更不要變成大吼大叫的“怪獸”,增添恐怖氣氛。比如打雷的時候,孩子敲開你的房間尋求保護,不要簡單粗暴地把他趕回去,而是要讓他知道,“有爸爸媽媽在,什麼都不用怕”。可以告訴他“我小時候也怕打雷,長大就不怕了。”或者溫柔地抱著孩子,告訴他雷是怎麼形成的,雷雨天要如何保護自己等。

父母給他全部關注的時刻。現代人太忙了,雖然身體在陪著孩子,心思卻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回想你小時候,當你想讓爸爸抱抱、蹭一蹭他臉上的胡茬時,他卻在臺燈下畫圖紙,粗暴地讓你不要吵他,你當時的失落感有多強,這在你的記憶裡又扮演著什麼角色?有句俗語:你能給別人最好的禮物就是你的時間。所以,不管多累多忙,請把你的時間分出一部分給孩子吧!每天晚飯後、睡覺前,與孩子分享一本故事書,看一部動畫電影,做個小遊戲,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週末至少抽出一天,陪孩子放風箏、郊遊、去海洋館,這些高質量陪伴將永遠銘刻在孩子心裡。

父母與另一半相處的場景。父母之間相處的狀態直接影響孩子童年幸福與否。閉上眼睛想一想,在你童年時,你的父母相處時是怎樣的場景?是激烈的爭吵,還是相濡以沫的溫馨?德國心理學家海靈格的家庭系統排列理論指出,家庭的良好運轉能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孩子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父母的心靈連線。如果夫妻一方總是指責另一方,孩子的內心會產生分裂感,你實際上否定了孩子心中的另一半。在很多美國家庭中,夫妻吵架都會避開孩子。如果不小心被孩子看到,他們會馬上告知,爸爸媽媽只是在某個問題上有分歧,這並不會影響彼此的感情。作為父母,不妨當著孩子的面多秀恩愛,多稱讚對方的優點,孩子會接收到更多正面資訊。

父母表揚或批評的時刻。別小看你對孩子有意無意的一句評價,這會像種子一樣深埋在孩子心底。孩子的心就像水泥,早期的印象可能固化一輩子,成年後很難修正過來。批評的話可以說,但不要帶任何感情色彩,抱著幫孩子改正缺點的態度來講。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少用反問句,“你吃飯就不能不看電視嗎”,改成“吃飯時看電視不好,寶寶以後不要這樣了”。

家庭傳統或全家人一起過的節日。很多人都說“年味淡了”,除了旅遊就剩下睡覺、吃飯。因為,現在的節日跟我們記憶裡留存著的有鮮明對比,以前的除夕夜父母們忙著做年夜飯,一家人飯後一起打牌、看電視,以前的節假日是回鄉下和親戚的小聚,找同齡小夥伴跑出去撒野。家庭傳統就像紀念碑,給孩子們營造連貫的生活氛圍,讓他找到心靈歸屬。建議父母每個月安排一次家庭聚會,不一定要趕上節日,但要有儀式感和規律性。可以是週末去看望爺爺奶奶,可以是與叔叔嬸嬸一家徒步旅行,可以送孩子去老家親戚家住上一兩週。這些回憶將是有溫度的,伴隨孩子的一生。▲

TAG標籤:記憶 童年 最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