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措施

當前位置 /首頁/寶寶護理/急救措施/列表

兒科常識讓家長心中有譜

寶寶生病時,常會進行血常規化驗,醫生可以通過單子看出寶寶的健康狀況。那麼這單子裡反應出那些問題呢?

兒科常識讓家長心中有譜

血常規檢驗的是血液的細胞部分,包括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醫生可以通過觀察這些細胞的數量及分佈,瞭解寶寶的身體狀況判斷寶寶所生的疾病。通過檢驗單上紅血球的數量,可以看出是否缺鐵,是否貧血,是否有白血病。瞭解寶寶機體的造血狀態和營養情況。通過檢驗單上白血球的數量,可以看出疾病的感染種類。而通過檢驗單上血小板的數值,可以瞭解患者是否患有急性感染,急性放射病,脾功能亢進等疾病,瞭解患者的凝血功能。一般情況下,醫生關注比較多的是白血球的計數。

白血球包括: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其中粒細胞又分為: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中性稈狀核粒細胞、中性分葉核粒細胞。一般而言,當中性粒細胞數量過多時可認為是細菌感染,當淋巴細胞數量過多時可認為是病毒性感染。

通過臨床表現再加上化驗,醫生才能確診患者的疾病,所以化驗血常規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讓化驗的結果更加正確,在給寶寶採血之前要讓寶寶處於靜止的狀態,避免有劇烈的運動,因為激烈的運動會增加白血球數。冬天的時候要注意保暖,保證末梢的血液迴圈通暢,這樣利於採血。一般在寶寶發燒24小時之後再做血常規化驗會比較準,不要因為寶寶一發燒,馬上就去化驗。因為白血球的增高是在發熱一段時間以後才會出現,過早檢驗起不到輔助診斷的作用。

通過對化驗單的瞭解,可以幫助家長對寶寶的健康有更多的瞭解。

本文系本站()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