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寶寶護理/母嬰資訊/列表

親兄妹和親姐弟之間,有沒有必要“避嫌”?過來人說出真實想法

孩子的性意識其實從很早便開始了,即使親兄妹、親姐弟是骨肉至親,不會有什麼齷齪的想法和過分的行為,但適當的保持距離感還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教育。

原標題:親兄妹和親姐弟之間,有沒有必要“避嫌”?過來人說出真實想法

親兄妹和親姐弟之間,有沒有必要“避嫌”?過來人說出真實想法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父母都想著給大寶“搭個伴兒”,紛紛都開始生育二胎。

而很多家庭中,大寶和二寶之間也相處得十分融洽,尤其是那些兄妹或者姐弟那種異性的孩子之間,更是會“異性相吸”,感情不是 一般的好。

親兄妹和親姐弟之間,有沒有必要“避嫌”?過來人說出真實想法 第2張

孩子們感情好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長大後的兄妹和姐弟仍舊感情“如膠似漆”,就會帶來一些麻煩。

親兄妹和親姐弟之間,有沒有必要“避嫌”?過來人說出真實想法 第3張

案例

小青最近和男朋友鬧分手,主要是因為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讓小青心裡十分不痛快。

小青的男朋友有一個年紀相仿的妹妹,前幾天三個人一起約著吃飯,吃飯的時候男朋友就顧著給妹妹夾菜,還喂著妹妹吃,兩個人更像是熱戀中的情侶。

親兄妹和親姐弟之間,有沒有必要“避嫌”?過來人說出真實想法 第4張

而吃過飯之後,男朋友和妹妹走在前面,兩個人摟摟抱抱,嬉戲打鬧,而小青獨自一個人走在後面。回家後,小青就因為這件事和男朋友大吵一架,而男朋友也是自覺委屈,認為小青小心眼,這是自己妹妹,還能吃醋吃到妹妹身上。

但小青就是覺得兄妹倆的關係實在太近了,沒有最起碼的距離,一點都不懂得“避嫌”。

生活中,很多感情很要好的兄妹,或者姐弟,在平時接觸中仍舊保持著十分親近的姿態,而且自認為這是感情好的表現,不需要避嫌。但實際上,避嫌是兄弟姐妹中很重要的一個細節。

親兄妹和親姐弟之間,有沒有必要“避嫌”?過來人說出真實想法 第5張

親兄妹和親姐弟之間,有沒有必要“避嫌”?過來人說出真實想法 第6張

不管是親兄妹,還是親姐弟,都應該“避嫌”

1. 再親的關係也是獨立的個體

雖然兩人關係是血親,但作為獨立的個體,在私人生活的領域,就應該懂得彼此足夠尊重,這樣關係才能更融洽;

2. 有獨立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的意志,這也就意味著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處事能力,對待事物的接受能力等,都會有很多的差異。

親兄妹和親姐弟之間,有沒有必要“避嫌”?過來人說出真實想法 第7張

因此,即使是再親的血親關係,在正常合理的交流之外,還是要給彼此足夠的自我空間。

3. 避嫌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再親近的兩個人,如果各自都已經成家,從人性的角度考慮,人都是自私的,各自的伴侶都有控制的慾望,如果親屬之間關係過於密切,很容易產生矛盾。

所以為了彼此家庭的幸福,那些兄弟姐妹,在一些敏感的地域,更應該要注意避嫌。

4. 避嫌也是增進親情的“潤滑劑”

有時候,適當的“避嫌”也是增進血親關係的潤滑劑,尤其是那些兄弟姐妹多的人,應該有深刻的體會。

親兄妹和親姐弟之間,有沒有必要“避嫌”?過來人說出真實想法 第8張

越早地學會“避嫌”,也是對孩子的性教育

那些異性的兄弟姐妹,在小時候相處時,就應該懂得適當“避嫌”。在孩子4-12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初步的性別意識,能簡單地判斷出男女的區別。

親兄妹和親姐弟之間,有沒有必要“避嫌”?過來人說出真實想法 第9張

等到2-3歲的時候,孩子就會明確地認知自己的性別,並能注意到自己和異性的區別;等到8歲的時候,孩子逐漸地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和親近的衝動,之後便慢慢地進入到青春期,有了更強烈的性意識。

所以說,孩子的性意識其實從很早便開始了,即使親兄妹、親姐弟是骨肉至親,不會有什麼齷齪的想法和過分的行為,但適當的保持距離感還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教育。

所以,那些兄妹或者姐弟的家庭,從孩子7歲開始,父母就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適當地“避嫌”,尊重他人隱私的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

今日話題:你覺得兄妹和姐弟之間需要“避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