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護理

當前位置 /首頁/寶寶護理/生活護理/列表

母乳性黃疸需要停母乳嗎?

母乳是嬰兒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餵養不僅為母親和兒童帶來很多健康益處,同時也具有重要的社會發展意義。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6個月以內應純母乳餵養,6個月以後及時新增營養豐富的輔食,有條件可母乳餵養寶寶2歲以後。

請記住,可以母乳餵養寶寶2歲以後,可以母乳餵養寶寶2歲以後。所謂6個月以後母乳沒有營養的說法不靠譜,沒有依據。

為了推進母乳餵養,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等釋出了《母乳餵養促進策略指南(2018版)》,現梳理其中的10條:

1:母親乳頭內陷或乳頭扁平不影響哺乳,不推薦孕期進行乳頭牽拉或使用乳墊。

解說:研究發現,孕婦牽拉乳頭或使用乳墊與否,產後6周母乳餵養率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孕期媽媽如果乳頭內陷或乳頭扁平,不折騰乳頭,不影響今後母乳餵養。

2:新生兒娩出後宜儘早吸吮(< 30 min)。

解說:WHO專家建議:出生後的10~30 min 新生兒吸吮反射能力最強,因此吸吮應在產後30 min 內進行,有利於新生兒生後早期建立母乳餵養。

記住啦,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即使沒有在30分鐘以內吃上母乳,或者寶寶還能夠吸吮母乳,也沒有關係,但要儘快讓寶寶吃母乳。

我家寶寶(小七)出產房後第一次吃母乳

個案分享:我家寶寶順產,出生以後嘗試讓她銜接母乳,但她不願意吃,很快睡了,估計也是累了。直到4個多月以後才吸幾口又睡了,又過了幾個小時才算開始吃母乳。最終實現了母乳餵養,6個月以內純母乳餵養,目前18月齡+,仍然在吃母乳。

3:新生兒生後儘早(<1 h)與母親進行肌膚接觸。

解說:研究認為,生後立即或早期與健康足月嬰兒進行肌膚接觸的母親產後1~4個 月時具有更高的母乳餵養率。

4:不推薦乳母攝人過多液體(包括湯類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

解說:乳母過多補充液體不能提高母乳分泌量。 所以,不要為了下奶而拼命的喝湯。哺乳期推薦每天攝入2100毫升的液體量,達到這個推薦量就行,再多了沒啥必要,容易往廁所跑,也不能幫助下奶。

母乳性黃疸需要停母乳嗎?

5:母親可將乳汁短期(<72 h)貯存 冰箱冷藏室(≤4℃),或將富餘的乳汁長期(<3個月) 貯存於冰箱冷凍室(<-18 ℃)。

解說:美國醫療保健研究與質量署(AHRQ) 建議乳汁的“最佳”儲存為≤4 ℃條件下72 h;乳汁儲存在<-18℃條件下3個月是安全的。

6:母親均應直接乳房餵養,需要時可泵出乳汁用奶瓶餵養,但不建議頻繁泵乳。

解說:頻繁泵乳是早期終止母乳餵養或純母乳餵養的危險因素,所以,能親喂儘量親喂。

7:母乳相關性黃疸嬰兒不應中斷母乳喂。

解說:母親產後1個月時仍堅持母乳餵養的嬰兒黃疸發生率較低;而院內臨時中斷母乳餵養的嬰兒黃疸發生率較高。母乳相關性黃疸的嬰兒短期中斷母乳餵養會影響繼續母乳餵養。

母乳性黃疸,是指寶寶出生1周以後仍持續存在的“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3~5天后出現2周內達到高峰,出生以後3~12周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而母乳不足性黃疸,吃寶寶出生7天內,由於母乳攝入不足導致體重過度減少和液體丟失過度。母乳性黃疸的病因可能是母乳中存在某種促進腸道吸收膽紅素增加的因素,有可能是β-葡萄糖醛酸酶。

8:對於診斷明確的母乳相關性黃疸嬰兒,當膽紅素水平低於光療界值時,不建議光療和其他治療。

解說:專家建議如果新生兒一般情況好, 體重增長符合正常速率,尿、糞便的顏色和量均正常,膽紅素水平低於光療界值,母乳相關性黃疸嬰兒不需要治療。

9:對於診斷明確的母乳相關性黃疸嬰兒,當膽紅素水平達到光療指徵,允許母親在嬰兒光療間歇期進行母乳餵養並照顧新生兒。

解說:一光療1 h的嬰兒在3 h間歇期間進行母乳餵養,其血清膽紅素下降速度與連續性光療組嬰兒相比沒明顯差別。 也就是說,母乳餵養的寶寶,即使需要光療,也可以繼續母乳餵養。

10:對診斷明確的母乳相關性黃疸嬰兒,若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併發症,可常規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