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交流

當前位置 /首頁/懷孕/孕婦交流/列表

那些年,我們當砸過的媽

娃七個月的時候,蘇爸去海外出差了。我給娃打水洗澡,那時候還不會爬的蘇寶,在床上躺著玩。浴缸的水快滿了,我去洗手間關水。主臥洗手間離床才幾步路,我一轉身,就聽見“咚”一聲,小崽子翻身摔地上了……蘇媽心碎成渣。

好不容易哄娃止住了哭,我按照之前在育兒書裡學過的摔床處理辦法,仔細檢查了娃的腦袋有沒有外傷,有沒有出現滷門腫脹、瞳孔變化、眼底出血、嘔吐昏迷等反常,答案是都沒有。給她的兒醫打電話描述情況後,醫生的意見是,在家觀察,只要接下來72小時內無異常,應該問題不大。

那些年,我們當砸過的媽

我稍微放下心來,按正常程式給她洗完澡講了故事,放她上床睡覺去了。那天晚上我在電腦前坐到凌晨,把摔床後可能出現的情況都溫習了一遍,一邊查資料,一邊無限自責。那晚蘇寶睡得不錯,倒是我自己夜醒無數次,三番五次起來檢視娃還有沒有呼吸。

那些年,我們當砸過的媽 第2張

第二天蘇爸出差回來了,一切如常。娃坐在地板上玩著玩著,毫無徵兆的開始噴射性嘔吐,剛吃的奶、米糊像水龍頭一樣噴出來。蘇寶從生下來到七個月,連感冒都沒有過,忽然莫名其妙的吐得昏天黑地,而且連續吐了十幾次。我聯想到前一晚的摔床事件,以及摔床後出現噴射性嘔吐意味著什麼(很可能是顱內傷)。顫抖著打了911,在去醫院路上,一向喜歡手舞足蹈的蘇寶,開始昏昏欲睡,最後到急診科時,已經軟綿綿的像考拉一樣掛在我身上。在這不到10分鐘的車程裡,我緊握住她的手叫她的名字,但她好像很累,對我的呼喊毫無反應,眼皮在一點點的合上,不時的還在嘔出膽汁。我在心裡不停的禱告,腦子裡飛快的閃過那些最壞的後果。

那些年,我們當砸過的媽 第3張

所幸我家附近的兒童醫院,是全美排名最靠前的,救護車還沒到,醫院已經安排了腦外科專家候診。醫生對蘇寶的頭部進行檢查時,娃因為連續十幾次的劇烈嘔吐已近休克,需要立刻補充液體,但是缺水的血管脆弱到像頭髮絲一樣纖細,連續刺了很多針都進不去。最後護士長來了,在黑暗的病房用手電筒照著蘇寶的手臂尋找血管,才終於給她輸上了水。

那黑暗的一晚,是蘇媽有生以來最漫長的幾小時,腦海裡反覆回放娃摔床的過程,小手被針刺成蜂窩仍然輸不上液的樣子,幾近休克萎靡不振的樣子,最後終於忍不住崩潰大哭。自己竟然讓娃摔了床,怎麼有資格當媽。

那天我們在醫院呆到了半夜,專家會診後,認定蘇寶並沒有顱外傷。又過了很久我才知道,那天的嘔吐是因為食物過敏,和摔床沒有半點關係,只是不幸兩者巧合,才讓一切看起來那麼恐怖。

那些年,我們當砸過的媽 第4張

孩子的康復能力是驚人的,兒醫進一步確診摔床沒造成什麼不良後果,我們很快竟出院了。摔床+嘔吐事件算是告一段落,但蘇媽心裡的陰影很久都沒有消散,偶爾還會做關於這件事的噩夢。當她像一隻小獸一樣依偎在我懷裡喝奶時,獨自在讀繪本、玩玩具時,我還會不自覺的摸摸她的小腦袋,心裡感嘆:還好沒摔壞。

這件事過去快一年了,娃的發育很健康,沒看出摔床對她有過任何影響。最近忽然又想起,是因為收到了兩條留言。一個媽媽說,有天寶寶在車裡睡覺,她有急事離開了一會,寶寶醒來發現自己被一個人留在車裡,受到了驚嚇。這位媽媽吸取教訓,沒有再把寶寶留在車裡過,但以後寶寶表現出膽小怕事,她都覺得是受驚嚇的後果;另一個媽媽說,自己一直奉行親密育兒,但有一次寶寶哭泣時,她在廚房炒菜沒聽見,讓寶寶哭了好幾分鐘。她非常自責,覺得這件事給寶寶留下了陰影。她問我:蘇媽,我覺得自己是個不合格的媽媽,要怎樣才能和你一樣做個完美的媽媽呢?

那些年,我們當砸過的媽 第5張

“完美的媽媽?”

蘇媽看到這句話怔了很久,有點莫名心酸,在回覆框裡敲了刪,刪了敲,最後還是沒想好怎麼答。

雖然蘇媽推崇及時迴應寶寶哭泣,也堅決反對把寶寶單獨留在車裡,還開了個公眾號分享育兒心得,但是“完美媽媽”這個稱呼,我很陌生。

蘇寶七個月摔床後,雖然沒有受傷,但我的內疚自責一直沒有消散。後來給我的心理諮詢師打電話聊天,告訴她這事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困擾我。她笑著對我說,這是典型的完美主義情結在作怪,因為你不允許自己犯錯誤啊。她告訴我,有很多新手媽媽因為類似的事情去找她諮詢。她覺得父母偶爾疏忽對寶寶造成的小傷害,留下的陰影更多在父母心裡,而不是孩子身上。其實寶寶的忘性比我們想象中大多了,那些讓你糾結很久的錯誤、也許壓根沒在娃的腦海裡留下任何印記。與其焦慮過去,不如著眼將來。

那些年,我們當砸過的媽 第6張

全職帶娃一年多,蘇媽才發現,不出錯的父母是不存在的。只要你是地球人,就會出錯。雖然沒有再讓娃摔過床,但小錯仍然會出現,比如穿衣不當娃受了涼,一不留神熊孩子摔破了膝蓋等。人類不是機器,機器也有偶爾運轉不靈的時候,何況是睡眠不足、超負荷運轉的我們。你對寶寶有滿分的愛,絕不等於可以做個零瑕疵的父母。相比偶爾的粗心,父母內疚、自責的焦慮情緒,會給寶寶帶來更深遠的不良影響。

這篇文章的初衷,並不是要鼓勵大家粗心大意、放任寶寶安全不顧(相信也不會有人這樣理解),而是想對那些和我一樣的新手媽媽說聲,偶爾的疏忽不代表你是個壞媽媽,只代表你是個正常的媽媽。允許自己犯錯,也是高情商父母養育路上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