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百科/婚姻家庭/列表

你的另一半,真的不是你想的那麼差!

“我月子裡除了餵奶,想得最多的事情是如何和他爸離婚!”孩子3歲的朋友激動地回憶,她的眼中到現在還冒著火花。

“我的心理治療師告訴我,要麼離開你的婆婆,要麼離開你的丈夫,你自己選擇。”朋友帶著孩子回孃家之前和我訴說,她的無奈至今還在我眼前飄蕩……

我們抱著墊子、把著啤酒杯對著朋友哭訴,彷彿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找了世界上最不靠譜的另一半,遇到了最霸道的長輩,生了最不省心的孩子,我們陷在一種深深的痛苦中,家庭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會勾出自己最大的憤怒。

一位同學的感慨:“有了孩子後很多事情就會暴露出來,過不去的話就會家庭破裂。

是不是我們之前都“隱藏”得很深,孩子的到來扯掉了我們的遮羞布,勾出了我們最惡、最脆弱的一面?

你的另一半,真的不是你想的那麼差!

其實不然,美國結構家庭治療創始人“Salvador Minuchin”告訴我們,從兩個人宣誓要在一起的時候,“暴露”就開始了:

“在結婚之初,年輕夫婦就面臨著很多工,他們得在大量的日常瑣事上相互適應。”

——一個作息規律一個夜貓子,怎樣調和?一個有潔癖另一個滿屋子亂扔,如何平衡?一個吃麵食一個吃米飯,一桌還得兩制,怎麼搭配?

“夫婦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與各自原先所在的家庭分離,並嘗試著與父母、兄弟姐妹、姻親發展處一種不同的關係。忠誠必須轉移,對於新婚夫婦來說,他們首要的義務是對他們婚姻的忠誠,而他們各自原先所在的家庭必須接受並支援這種斷裂。”

——一針見血!對於沒有界限的中國家庭,這點是最艱難的,我們很難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出來,父母也極不情願鬆開給我們保駕護航的雙手。對於一些“巨嬰”來說,他們和原生家庭父母的糾纏更讓分離變得難上加難(推薦閱讀解開家族輪迴的魔咒之謎——孩子緣何成為父母的情緒配偶?),所以我們才會有那麼多隔代的衝突、不想被父母支配但又離不開父母的糾結。

你的另一半,真的不是你想的那麼差! 第2張

“對於家庭外部事物,工作、指責與娛樂的處理,必須重新組織與規劃。夫婦雙方都必然會認識對方的朋友,並選擇那些會成為共同朋友的人繼續交往,每一方都會增加一些新朋友並失去一些老朋友。”

——翻翻手機號,曾經一同唱k逛街的哥們早已斷了聯絡,曾經我還為此懊惱,婚姻怎能讓人失去自我?!現在才明白,婚姻是進入了兩人的世界,所有的社會連線都得重新梳理。

“孩子的出生標誌著家庭組織的一種根本變化。家庭組織中出現一套新的子系統。這一時期也要求對新家庭與大家庭以及家庭外世界的邊界加以重新劃定。”

——相信你也曾經對著搖籃裡的孩子抱怨:“都是你!要不是你家裡哪裡會亂成這樣!”而且猛然間發現朋友圈一下子分為兩部分:生了孩子和沒生孩子的(無論有沒有結婚)。所有的話題都從哪個牌子的衣服不錯變成了哪個牌子的尿不溼好用。

我們每個人都在傾訴自己的不幸,總覺得自己的不幸才是最大、痛苦最深,誰都沒辦法比過自己的痛。

看完上面的解讀,才知道原來這不是不幸,這只是人生髮展的正常階段,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如此,沒有哪個人幸運,也沒有哪個人不幸運,一切都看自己的選擇。

你的另一半,真的不是你想的那麼差! 第3張

所以,並不是有了孩子之後我們的惡、我們的脆弱都“暴露”了出來,而是每段之前的人生經驗都不能指導下一段人生經驗,所有的階段都必須學習。

就像那些盼望著9月份上幼兒園的孩子一樣,在他們眼中,看著哥哥姐姐們上學是件多麼神氣的事情,背上書包多麼了不起!在我們接受的教育裡,婚姻,就是王子與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forever~~,所以我們對婚姻對家庭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

上了幼兒園的孩子都會發現一件事情:幼兒園並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好,老師不像家長那樣隨時關注他,同學也不像家長那樣會遷就他。於是他們開始憤怒:我不想上幼兒園!

你的另一半,真的不是你想的那麼差! 第4張

一部分孩子因為之前的經驗不能指導幼兒園的生活而變得沮喪無比,上幼兒園成了折磨,就像我們生了孩子之後整天想著“把孩子塞回去!”“給父母帶!”“離婚!”,生活就卡在這裡,而且一旦生活有了一個節點,以後的所有事情都會被絆住:被長輩帶大的孩子和自己不親、要糾正孩子很多習慣、真的離婚了發現和新的另一半在一起之前的問題又開始重複……

而另一部分孩子在經過了最初幾天的焦慮不安之後明白了自己要接納現狀,學習與老師、同學交流的新經驗,這樣他的內在開始變得成熟,生活對於他來說就是美好的。而我們呢?接納不同階段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學習這些新的能力,才能順應人生的發展。

這裡沒有一貼就靈的方法,但起碼能借大師之手拓展我們視野的廣度,深深的痛一旦平鋪開來,也許傷痛就變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