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3-6歲/學齡前教育/列表

國小生學習習慣養成記

生活中,大部分事情,我們都是這樣自動地、習慣性地在做,否則每一天一定都會疲憊不堪。所以,在開始學習時,養成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以後效率更高,也更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要帶著孩子養成哪些學習習慣呢?這裡簡單總結幾條。

國小生學習習慣養成記

多因素歸納——提高課堂效率

女兒的班主任一直誇她學習習慣特別好,我過去總有點奇怪:老師也沒跟到家裡,怎麼知道她習慣好不好?後來我和另一位國小老師聊天,問她,什麼叫學習習慣好。老師說,就是上課認真聽講,思路一直緊跟著老師的指令。哦,我想這個她完全能做到。

學生上課是否能始終認真聽講,跟太多因素都有關:內容是否過難或者過於簡單;孩子的自控力怎樣、能持續專注的時間多長;孩子是否聽到十分鐘以後,再聽到的內容就成了亂碼,大腦無法加工了;對老師、老師的授課方式和風格、課的內容,是否喜歡,等等。

國小生學習習慣養成記 第2張

比如,國小上課一般都要求學生坐直,這個姿勢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就是有難度的事。有一次,我們小區放露天電影,孩子們在前面坐一排,坐在那種沒有靠背的小塑料凳子上。我發現女兒是全程挺直腰板坐著,其他孩子有很多都是彎著腰、弓著背坐著。我當時還在心裡跟自己開玩笑:是不是她比較胖乎、有小肚子,想彎都彎不了啊。後來上國小了,我想,學校要求的姿勢,對她來說,不累,她就不會為此消耗很多能量。如果平時不習慣這樣,那一定坐一會兒就累了,沒心思聽課了吧。

怎樣讓孩子腰背挺直?這又說來話長。我私下裡有個不一定“科學”的感受,就是,如果家長對孩子有欣賞支援的態度,而不是總在挑剔嫌棄打擊,或許能有點幫助。我們的身體姿勢也是我們內心的體現。身體挺拔,這是健康的自然的姿態吧,自我價值感高的人,大概自然會有這樣健康自然的樣子。

再有,我覺得孩子上學後和老師關係怎樣,是否願意遵守學校的規則,這也和他與父母的親子關係有關。親子關係好,那麼,孩子對外界、成人,都會有更強的信任感,更樂於配合、遵從,他渴望與外界建立良性的關係,不去較勁。他的親子關係模式,通常是會部分遷移到他和其他成人的關係中的。

其他因素不多贅述。比如,家長不要讓孩子超前學,如果孩子的基礎程度或能力確實有差距,一定要先學,也最好學不同的教材。我們要讓孩子“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護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好的老師授課,會先丟擲問題,讓學生處於一個“有疑問、再尋求解決”這樣的過程裡,好比是看故事一樣。有時老師會這節課留出問題,下次課來解答。(我女兒好幾次跟我說,老師臨下課時承諾的話,下次課都沒有做到,老師忘了,孩子還記得,哈哈~)

國小生學習習慣養成記 第3張

規劃管理——完美應對作業

不完美才美

一年級時,家長最好對孩子寫作業不要完全放手,而是有距離地瞭解,幫他養成好習慣。這時,首先讓他練習能記下來每天的作業都有哪些,不是完全指望家長給轉達。其次,保證他放學後,稍微休息一下,能主動開始寫。寫作業時,家長不需要始終在旁邊看著,但要偶爾過問,對坐姿、寫字情況等等,如有大問題,要指出來。但此時不能要求完美,隨著他能力的提高,很多小錯誤的糾正他以後才能顧得上。不求完美,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

換衣服原理

就像孩子長大了,衣服也要換大碼的一樣。二三年級時,對孩子的作業要求也要有所提高:自己要完全能記清楚;儘量全寫完再去做其他事情,如果實在太多,可以分批完成;寫字要工整、不能太慢;做完沒有把握的自己檢查一下;需要簽字的,記得讓家長簽字……

女兒在二年級時,我仍然會看老師的“家校通”資訊,最後和她確認一下今天的作業是否完成。現在上三年級了,我爭取做到不是每天都過問。告訴她,有需要幫助、檢查、簽字的,主動來找爸媽。

國小生學習習慣養成記 第4張

作業搬家

寫作業時,我告訴女兒,把書桌整理乾淨,然後把需要做的放在書桌的左邊,做完一樣,就放在(搬家到)右邊。最後左邊都空了,就可以把右邊的收拾進(搬家到)書包了。

勝利者的挑戰

有的孩子最初寫作業總磨蹭,邊寫邊玩。家長一定要幫他改變這個習慣。比如,可以放個鬧錶在桌上,給每科作業計時,寫完一科,讓他可以獎勵自己、起身活動一下,然後再開始。這個做法通常會有用的,只是家長要從正面的角度去做,以鼓勵的、勝利者的姿態去做,而不是搞得像懲罰,彷彿讓他蹲監獄一樣。

自主規劃,任務清單

教孩子規劃學習任務。比如,假期時,放假初,應該讓孩子自己把所有的學習任務計劃一下,每天做多少,其中再留出一些有其他活動的時間,能保證按時做完。再比如,我女兒三年級語文留了兩個時間靈活的任務:寫日記和積累好詞好句。老師說每週檢查一次,每週要求寫兩次。那麼,她需要計劃好,大致在哪天寫。如果不安排出來,就容易都積攢到最後的日子。

高年級的孩子,有時除了學校的作業,還有課外其他的學習任務,比如,練琴、閱讀,等等。我們可以讓他思考,怎樣把課內課外的任務安排好,做好平衡。

週末,與其一遍一遍提醒催促孩子做事,不如讓他把這半天必須做的事寫在小白板上,列個to do list,做完一樣劃掉一樣,都做完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國小生學習習慣養成記 第5張

高效能泡泡

我現在對女兒還比較注重的一點是——要求她練習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做事的習慣。她通常是那種使勁玩也使勁學的人,但有時做事仍然三心二意。我和她講了這個道理:學習、練琴,都不在於時間要很久,關鍵是,在學的每一分鐘,都要全力以赴,像賽跑衝刺一樣。這種高效的學習,才會帶來進步。然後你不僅效果更好,而且省下更多的時間了,可以做其他想做的事情了。

我相信,這也是一種需要養成的習慣。家長們常說,孩子做喜歡的事情,自然就專注了。那是原生態的狀態,我們在此基礎上,還要培養的是,做一般喜歡的事情、必做的事情,也能專注、投入。我甚至覺得,一些小儀式都會對此有幫助。也許聽起來有些過分,但是我和孩子說過,你在彈琴之前,不要求沐浴更衣,但必須洗手。擦乾後,坐下來,深呼吸幾下,讓自己靜心幾秒(如果能想象鋼琴老師坐在旁邊,那就更好了)。這表明我們對音樂、音樂老師、譜曲的大師、鋼琴製造者、包括構成鋼琴的這些木材(它們曾經是努力生長很多年、把陽光雨水變成自己的大樹啊)……所有這些的尊重。我們有幸能夠彈奏出這些音樂,全拜他們所賜。心懷感激、敬畏,才能全力以赴。

家長還可以根據自己孩子喜歡的事情,和他開發出一些好玩的說法,幫他在學習前創造出一個假想的、不受外界打擾的小空間。比如,給雙手吹吹氣,然後伸開雙臂在身邊畫一個大圈,想象這是個高效能的泡泡,可以遮蔽外界一切干擾……總之,就是用一些好玩的儀式,幫孩子完成從日常生活,到高效學習狀態的轉換過程。

國小生學習習慣養成記 第6張

總結調整——方向正確、效率更高

掌舵時刻

對三年級以上的孩子,我想,必須開始引導他們對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分析、總結與反思、調整策略。他們要開始練習著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學習,而不是像個棋子一樣,僅僅完成別人安排的任務。

這個暑假,我女兒沒去任何地方旅遊,而是拿出很多個下午去老師的畫室畫畫。每次畫畫結束,回家的路上,我讓她想想,自己今天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有時,所謂的收穫,可能僅僅是一個很小的點。我也知道,還有更多的收穫,大概也是無法言說出的。但無論怎樣,我希望她能有個對所做事情反觀的習慣,能跳出來整理一下。我想不僅是孩子學習,包括我們大人工作,都非常需要這種能力。我們要隨時這樣評估、反思,做出很多微小的快速的調整,才能有比較大的進步,也保證是在對的軌道上。

小 結

當然了,上面這些或許都是比較高的要求。在帶孩子嘗試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各種小意外狀況,使得這些想法根本無法實現。比如,你希望他高效學習時,他有了某種情緒問題,開始跟你生氣;或者他想玩、渴了、餓了,等一切都滿足了,又睏了……這些都是正常的啊,都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種種插曲,都是成長的契機。如果沒有任何打斷,孩子完全能依我們計劃行事,那恐怕我們是生了個小機器人了。所以,遇到各種小狀況時,您別急,不要把它當成對學習的干擾和破壞——都是學習和成長,只是科目不同而已。

國小生學習習慣養成記 第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