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3-6歲/學齡前教育/列表

從小培養孩子的國際觀

  一個女孩問媽媽:“那個小朋友的面板怎麼是白色的啊?”媽媽說:“因為他是個美國人。”女兒又問:“美國人是什麼人啊?為什麼美國人的面板就白呢?”媽媽吞吞吐吐地說:“美國人就是……”  這段母女之間的對話,表面上顯得平淡無奇,實際上反映了種族差異。換句話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去感知和認識整個世界。遺憾的是,培養孩子的國際觀問題還沒有引起社會和家長應有的注意。

從小培養孩子的國際觀

一個女孩問媽媽:“那個小朋友的面板怎麼是白色的啊?”媽媽說:“因為他是個美國人。”女兒又問:“美國人是什麼人啊?為什麼美國人的面板就白呢?”媽媽吞吞吐吐地說:“美國人就是……”

這段母女之間的對話,表面上顯得平淡無奇,實際上反映了種族差異。換句話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去感知和認識整個世界。遺憾的是,培養孩子的國際觀問題還沒有引起社會和家長應有的注意。

所謂國際觀,也就是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就是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不僅要關心自己的國家,也要了解其他國家,能從國際大背景和世界普遍適應的價值來研究問題,明辨是非,分清曲直。

當然,拋開這個抽象的概念,我們只需明確的是:培養孩子的國際觀,目的是幫助孩子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讓孩子更健康、更全面地成長、成才。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國際觀呢?

立足自己民族  楊叔子院士曾經說過:“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沒有自己傳統的民族,不是一個真正的民族,而是一個種族。這就告訴我們,民族文化和民族傳統是我們的根。

培養孩子的國際觀,首先是要讓孩子充分了解並熱愛我們自己的民族。文明古國、絲綢之路、四大發明、唐詩宋詞……所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結晶。

只有讓孩子從小就去認知、去感悟,並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將來才能承載民族的振興和富強。否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增加國際知識  為了培養孩子的國際觀,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學習國際知識。沒有相當的國際知識,國際觀就無從談起。一般說來,國際知識包括歷史、地理、經濟、政治、軍事和公共禮儀等諸多方面。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先從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延伸。例如,孩子喜歡閱讀,可藉由閱讀世界名著、名人傳記來了解世界各國的歷史文化。

像《格林童話》、《希臘神話》、《伊索寓言》等經典,都可以幫孩子找到解讀世界各民族廣闊的歷史文化畫卷的鑰匙。

開設多元課程  目前,社會上有的培訓機構、幼兒園,為了讓孩子有機會與國際接軌,要求外籍教師採用多種方式、方法進行教學。

上課時,教師會介紹各國的節慶,讓孩子認識感恩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手工課時,要大家分組製作各國的旗幟,讓孩子瞭解日本的櫻花、荷蘭的風車等各國風情。

儘量學好外語  學好外國語言,就等於擁有國際觀,這種看法顯然絕對化了。但是,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重要特徵,也是民族識別的重要標誌。掌握了一個民族的語言,對認識、瞭解這個民族的各方面的確是大有裨益的。

學好外國語言,能夠幫助自己跟世界溝通,能更直接、更方便地接觸一個民族。所以,培養孩子的國際觀,應該讓孩子儘量學好外語。

目前,我國主要是重視英語的學習,其實,有條件的孩子,還可以選擇學習日語、韓語、德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等。

兒童時期是學外語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學好一兩門外語,基本上能聽、說、讀、寫,不僅有利於國際觀的形成,也可以為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

適當國際交往  增加國際知識和掌握外語,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國際交往。在我國各大城市,經常舉辦有各國兒童參加的世界性活動,這是兒童認識世界、瞭解世界、廣交天下朋友的大好機會,更可以培養中國兒童開放的心胸和氣度,增加國際交往的經驗。

如果有機會,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類似的活動。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與30名中國孩子在內蒙一起舉行的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活動,至今對我們如何教育孩子還有積極影響。

同樣,在不少城市,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常有機會接觸到外國孩子,作為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觀察、多思考,像日本人愛乾淨、重誠信,美國人重視誠實、守秩序,這些優點都值得孩子向外國小朋友學習。

總之,重視培養孩子的國際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具有戰略眼光的體現。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好處多多,受益終身。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去培養和引導,從而讓孩子成為走向世界的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