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

當前位置 /首頁/新生兒/新生兒護理/列表

新生兒消化問題 切莫粗心大意

      剛來到世界上的小寶貝,需要攝入各種養分,才能快快健康成長。但是,漾奶、嘔吐、腹瀉、便祕等消化問題,影響了寶貝營養的吸收。

新生兒消化問題 切莫粗心大意

剛來到世界上的小寶貝,需要攝入各種養分,才能快快健康成長。但是,漾奶、嘔吐、腹瀉、便祕等消化問題,影響了寶貝營養的吸收。同時,這些問題又讓新媽咪、新爸爸們苦惱不堪,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難題!

漾奶

寶貝為什麼會漾奶?

● 胃呈水平位

寶貝吃進去的奶水,先經過食管,然後進入胃內。一般來說,我們的胃就像個魚鉤形的袋子,斜垂在食道下方,而新生寶貝的胃則呈水平位,胃容量小,奶液容易溢位,這就是漾奶。隨著寶貝逐漸長大,胃的形狀才能慢慢變得與成人一樣,也就不會再出現漾奶的情況了。

● 肌肉發育不平衡

新生寶貝胃的賁門(胃上端入口,近食管處)括約肌發育不完善,而幽門(胃下端出口,近十二指腸處)括約肌發育相對完善,這樣就使胃的入口鬆而出口緊,平臥時胃內容物容易返流,導致漾奶。

● 餵奶方法不當

新生寶貝的胃容量小,通常只有30~60毫升,如果1次喂的奶量過多也會引起溢奶。另外,由於餵養的方式不當,使得寶貝在吃奶時吸進了空氣,因氣體較液體輕便會將奶液往上頂,奶液即可衝開賁門而出,引起漾奶;還有,奶嘴的孔徑過大、出奶過快等,也會導致漾奶;如果餵奶後頻繁的變換體位,也會導致寶貝溢奶。

護理方法

漾奶一般都是在吃奶以後,寶貝只要一歪脖或者稍稍挪動體位就會發生溢奶。所以,新手爸媽要細心地照顧寶貝,漾奶情況就會減少,一般隨寶貝月齡的增長,漾奶情況會逐漸好轉,6個月後會基本消失。

● 適量餵奶

媽咪應根據寶貝的體重來決定一次的餵奶量,不要給寶貝喂得過多,以減少因過量奶的攝入而造成的漾奶。餵奶時中間應暫停片刻,不要喂得太急、太快,以便寶貝的呼吸更順暢。

● 掌握正確的餵奶方法

母乳餵養時,儘量讓寶貝的小嘴裹住媽咪的乳頭以及大部分的乳暈,以減少空氣的進入。人工餵養時,儘量選擇接近乳房形狀的排氣奶嘴;奶嘴孔的大小要適宜,把奶瓶倒轉,奶液流出成聯珠(每秒鐘2~3滴),不成直線為宜;餵奶時要讓奶液充滿奶嘴,儘量避免空氣進入寶貝的胃裡。

● 給寶貝拍嗝

在餵奶後,要把寶貝輕輕地豎抱,讓他的下頜搭在爸爸或媽咪的肩上,並保護好寶貝的頸部及腰部,輕輕在他背上拍幾下,寶貝打嗝就把空氣排出來了。

假如輕拍後寶貝不打嗝,最好輕輕放下,讓他右側臥位,氣體慢慢排到腸子裡,這樣同樣可以減少漾奶的情況;但是經常右側臥位,容易把頭睡偏了,為了防止這個情況,經過20分鐘左右,寶貝睡得比較踏實也沒有漾奶了,再輕輕把寶貝翻個身。

● 餵奶後不要過多移動寶貝

餵奶前先換好尿布,餵奶後儘量少移動寶貝;餵奶後1小時之內,不要讓寶貝有激動的情緒,也不要隨意搖動或晃動寶貝,不要讓寶貝全身用力。

小叮嚀:

寶貝打嗝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如果打嗝太厲害,而且寶貝表現得很痛苦,我們可以給他喂一些溫水。如果打嗝情況一直都不太好,呼吸受到影響、嘴發青了,這種情況就需要到醫院看一下了。


 

嘔吐

寶貝為什麼會嘔吐?

● 發熱:

寶貝突然嘔吐時,要先看看有沒有發燒,因為發熱很容易引起寶貝嘔吐。

● 積食:

寶貝消化能力較弱,過量進食,導致積食,容易引起嘔吐。

● 外傷:

寶貝的頭部受到了意外的碰撞,可能由於顱壓升高,產生噴射性嘔吐。

● 腹部疾病:

一些細菌感染引起的腸胃炎,寶貝腹瀉的同時可能發生嘔吐。

● 咳嗽:

有時寶貝咳嗽得很厲害,也會把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這類嘔吐多半是因為寶貝痰咳不出來,劇烈咳嗽後發生的嘔吐。

護理方法

● 保持呼吸道的暢通

嘔吐厲害時,嘔吐物可能從鼻腔噴出,爸爸和媽咪需立即清除鼻腔異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暢通;若嘔吐發生在寶貝直立或臥床時,可以先讓寶貝身體向前傾或維持側臥的姿勢,讓嘔吐物易於流出,不至於讓寶貝吸入嘔吐物,以免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 注意口腔的清潔

嘔吐之後,口腔中會有難聞的味道,使寶貝更加不舒服。爸爸和媽咪可以用溼紗布蘸溫水清潔口腔,以保持口腔清潔。

● 短暫禁食

對於嘔吐最好的處理是暫時先禁食,包括奶、溫開水都不要喝,等嘔吐緩解後,再開始餵奶。

● 及時補液,防止脫水

寶貝大量嘔吐時,一定要及時為寶貝補充液體,以防脫水;寶貝停止嘔吐2~3個小時以後,可以開始每隔半小時到1小時給寶貝補充適量的液體或口服補液鹽,以使寶貝流失的液體能夠得到及時的補充;如效果不佳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嘔吐後如何補服藥物

止吐藥的使用需要在進食前30分鐘使用,有些藥物如抗生素,必須按照醫囑服用。如果服用藥物後30分鐘內大量嘔吐,則需要再給予一次劑量;30分鐘到1小時內嘔吐,可補服半次劑量;如果服用藥物2小時之後才發生嘔吐,則無需補服藥物。

● 睡覺能幫助緩解寶貝的嘔吐情況

因為胃裡的食物會在寶貝睡眠時進入腸道,減輕寶貝想嘔吐的感覺;如果每隔幾小時喂寶貝一次,但寶貝每次都會嘔吐,那麼你應該帶寶貝去醫院,以查明嘔吐的原因。

小叮嚀:

當寶貝出現下面的情況時,爸爸和媽咪就要儘快帶他去醫院了。

1. 腹部膨隆、有觸痛感

2. 抽搐(也叫驚厥)

3. 反覆劇烈嘔吐或嘔吐持續的時間超過24小時

4. 出現脫水症狀:排尿減少(每天尿溼的紙尿褲少於5~6個)、嘴脣和口腔乾燥、哭時沒有眼淚、眼窩凹陷、過度睏倦以及寶貝頭部柔軟部位(前囟門)凹陷。

5. 嘔吐物中帶有血絲或膽汁(綠色液體)

6. 吃東西后半小時內劇烈、持續的嘔吐

7. 精神不振或容易激惹


 

腹瀉

寶貝為什麼會腹瀉?

● 消化器官未發育成熟

寶貝處在不斷生長髮育的過程中,身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及熱能較多,而消化器官未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

● 寶貝的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

飲食、環境稍有改變,如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更換配方奶、氣溫低肚子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

● 寶貝胃腸道免疫力較低

只要食物或餐具稍有汙染,便可引起腹瀉;寶貝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常可併發腹瀉。

● 寶貝體內缺乏乳糖酶

有些寶貝對媽咪乳汁中的乳糖不能消化,也會導致腹瀉。

護理方法

● 做好餵奶前後的清潔工作

母乳餵養的寶貝應注意媽咪乳頭的清潔,餵奶前應用乾淨毛巾或哺乳清潔棉仔細擦洗乳頭;人工餵養的寶貝應將奶具進行消毒,衝調配方奶前應先將雙手洗淨,喂剩的奶液最好丟棄,以免變質。爸爸和媽咪在護理過生病的寶貝後要及時洗手,以免細菌或病毒再汙染別處,造成繼發感染。

● 注意預防“臀紅”

因寶貝的大便呈酸性,對區域性面板具有刺激作用;如不注意,小屁股就會發紅,因此寶貝每次大便後,要用溫開水清洗屁股,將區域性的水分蘸幹後再塗上些護臀霜。另外,媽咪要及時給寶貝更換尿布,不要裹得太緊、太嚴。寶貝一旦有了臀紅,可抹上凡士林,如表皮已破,可抹上消炎軟膏。

● 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媽咪可從以下三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

1. 用自制的糖鹽水補液,即在500毫升的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和10克白糖,1.75克精食鹽相當於啤酒瓶蓋的一半,10克白糖相當於2小勺。

2. 用自制的米湯加鹽液體補液,即在500毫升米湯中加入1.75克的精食鹽。

3. 用醫生開的ORS(口服補液鹽)液,口服補液鹽是已配好的乾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

補液的方法與我們在寶貝嘔吐中介紹的相同。很多媽咪只要寶貝一腹瀉,便急著往醫院跑。其實,寶貝在腹瀉一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完全可在家裡進行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寶貝恢復病情很有益。

● 腹瀉的寶貝不宜禁食

單純性腹瀉的寶貝不宜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母乳餵養的寶貝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要清淡一些;人工餵養的寶貝,可按平時量餵奶。

● 觀察寶貝的各方面情況

媽咪要細心觀察寶貝的體溫變化、精神狀態、大便性狀和次數、藥物的效果和反應、以及是否有併發症(頭痛、噴射狀嘔吐;尿量減少,尿中有蛋白;四肢、尤其是下肢癱軟無力;呼吸不暢、面板出現皮疹、淤斑等症狀),如果病情發生了變化需及時到醫院就診。

小叮嚀:

媽咪要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體溫升高

寶貝腹瀉時體溫的變化主要是發燒,且大多是中度發燒(38.5℃左右),腹瀉時或早於腹瀉出現的高燒(39℃以上),通常是細菌感染的表現,要及時就診。

精神萎靡

一旦腹瀉的寶貝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抽搐、驚厥、抽風、昏迷等症狀,尤其是早於腹瀉或腹瀉初起時出現應及時就醫。

血水樣便

寶貝腹瀉時,如果出現膿血便,每次便量較少,就有可能是痢疾,應立即就醫。

脫水

如果寶貝腹瀉次數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現脫水,如:嗜睡、嘴脣及面板乾燥且失去彈性,尿量明顯減少甚至無尿,哭時無淚,前囟門凹陷。此時應及時輸液,防止寶貝酸中毒。


 

便祕

寶貝為什麼會便祕?

● 吃得太多惹麻煩

寶貝的胃容量比較小,如果吃得過多或者經常大量進食,就會出現消化不良,而且因為腸道內壁的潤滑程度下降,很容易令大便在體內長時間儲存。

● 吃得太少也不行

如果進食太少,寶貝腸道蠕動的次數會減少,久而久之腸道內糞便的殘渣就不易被排出。

● 排便不規律

由於媽咪未能幫助寶貝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排便不規律,沒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時雖有排便的感覺,寶貝可能會有意識地抑制便意。時間一長,腸內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積於腸內,水分被吸收,大便會變得乾燥,因而不易排出,就形成了所謂的習慣性便祕。

● 先天性生理及解剖缺陷

有些寶貝出現便祕是由於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腸狹窄、腸梗阻、直腸或肛門狹窄、幽門痙攣、先天性幽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等均可引起便祕。

● 精神因素

一些精神上的刺激因素也可引起寶貝出現便祕現象,如生活環境的改變,或者因肛周病變(如肛裂)引起排便疼痛而使寶貝懼怕排便,這些都可能導致寶貝出現便祕。

● 睡眠不規律易便祕

缺乏規律睡眠,尤其是夜間不睡、白天多睡的寶貝,最易便祕。

● 藥物作用

不少藥物的副作用都會影響到排便,如長期大劑量地使用抗生素,會造成排便異常;某些止咳藥會抑制腸道的正常蠕動,導致便祕。

護理方法

● 母乳餵養的寶貝

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祕,常有體重不增,食後啼哭等,只要增加乳量,便祕的症狀隨即緩解。若媽咪乳汁較少,可多食用一些催奶的食物,如豬腳黃豆湯、豆腐鯽魚湯等。

媽咪要保證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多喝水或粥,湯要適量,飲食不要太過油膩。媽咪所吃食物很大程度影響著寶貝,辛辣的食物也會引起寶貝消化不良。

針對乳汁中蛋白質較多的情況,媽咪應適當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可吃點兒蜂蜜、核桃、含纖維素高的食物,適當增加糖的攝入量。

● 人工餵養的寶貝

經常會碰到有些媽咪怕寶貝吃得不夠多,擅自增加奶粉的量衝調。如果奶粉衝得太濃,會使奶汁中的蛋白質增多,導致大便乾燥。衝調配方奶一定要參照說明書,不要擅自加大濃度。

每天要保證寶貝有一定的飲水量,不能因為配方奶中含水分,就不給寶貝喝白開水。

寶貝大便乾燥,可減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配方奶中的含糖量由原來的5%~8%增加到10%~12%,並適當增加果汁(如番茄汁、桔汁以及其他煮水果汁),以刺激腸蠕動。

● 增加寶貝的運動

爸爸和媽咪要多抱抱小寶貝,給寶貝做做簡單的健身操,活動小手小腳,或適當揉揉他的小肚子,千萬不要長時間把寶貝獨自放在搖籃裡。順時針方向給寶貝揉揉肚子,這不僅可以加快寶貝腸道蠕動,進而促進排便,並且有助於寶貝的腸道消化和吸收食物。

小叮嚀:

1. 寶貝便祕多日,又出現腹脹、腹痛、嘔吐並伴發燒,應及時去就醫,以防腸梗阻發生。

2. 寶貝的胃腸功能發育還不太完善,最好不要長期使用藥物來通便,否則會傷害寶貝的身體。

3. 寶貝每次排便都會因為疼痛而哭鬧、或是排便的間隔時間過長,均應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