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營養食譜/百科知識/列表

清明祭奠摒陋習,提倡環保文明祭

一年一度祭祖的清明節就要到了。很多家庭都會進行祭祖活動,隨著環境的惡化,掃墓祭祖也應要考慮到環境安全問題,因此祭祖一定要摒棄陋習,文明環保。

清明祭奠摒陋習,提倡環保文明祭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祭祖,是中華民族緬懷英烈、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祭祀祖先主要是掃墓,但歷史傳承下來的燒紙焚香的祭奠方式,常使祭掃場所火光沖天,煙霧瀰漫,這種不文明、不衛生、不健康的祭掃,不僅影響了社會風氣,又嚴重汙染環境,也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隱患。筆者以為,要使清明節—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中發展和豐富,必須要有所取捨,有所揚棄。

  一、弘揚文明健康新風,破除庸俗愚昧的祭祀陋習。

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但喪葬祭奠中的迷信風俗,最近幾年正由農村向城市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在一些城市的冥品店、冥品一條街上,紙紮的賓士汽車、歐洲別墅、膝上型電腦、高階桑拿浴房、總統套房乃至保姆、保鏢和狼狗,都成了暢銷的祭品,標明為“閻王”的地府銀行的現金存摺也應有盡有。一些攤販還公然兜售酷似人民幣的冥幣,甚至推出了所謂的“個性化定製”服務,只要顧客需要就按照現實生活去“克隆”,“小姐”“偉哥”和“安全套”等也成了祭奠品,讓人啼笑皆非。這種粗俗的祭奠陋習,除了浪費金錢、汙染環境之外,還使中華祭祀文化步入歧途,敗壞社會風氣,惡化社會文化生態,與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背道而馳。

二、樹立環保低碳理念,摒棄汙染有害的祭祀方式,提倡網上祭奠。

我們應樹立文明意識、科學意識、公德意識,在掃墓祭奠過程中不亂扔雜物,不破壞草地樹木,不汙染空氣河流,自覺維護身邊環境的優美整潔。要更新傳統的骨灰安葬觀念,樹立綠色殯葬新風尚,積極組織開展集體樹葬、海葬和花葬,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大力倡導集體共祭、網路祭奠和鮮花祭掃等健康文明的祭掃方式,通過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等健康時尚方式寄託哀思,使生態、環保、低碳理念成為社會新風,更好地發揮清明節“傳遞親情、親近自然”的功能,促進社會生態文明。

 三、倡導節約儉樸辦事,杜絕奢侈浪費的祭祀活動。

社會學專家認為,人們需要以各種方式表達對先人的追思和緬懷,但隨著現代文明的不斷髮展,應該淘汰不利於社會發展的陋習,樹立現代文明的養葬觀念。每個公民應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踐行和弘揚厚養薄葬的時代風尚,長輩在世時多孝敬,過世時不講排場,堅決抵制喪事和祭奠活動的大操大辦和鋪張浪費,帶頭樹立文明祭祀新風,做到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相互攀比;不亂埋濫葬,不修大墳、豪華墳;不使用封建迷信用品,不搞封建迷信活動,以節約儉樸的方式追憶逝者、寄託哀思,以實際行動響應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

 四、注意安全和諧出行,避免大意釀險的祭祀行為。

清明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已經被國家定為法定假日。清明節祭祖期間,各地出行祭祀、踏青的人員和車輛十分集中,僅上海一市,預計今年清明期間將有近770萬人次、車流70萬餘輛次出行祭掃,人與人之間、人與車之間、車與車之間難免發生爭先搶道、擁堵摩擦等不和諧現象。加之春季天氣較為乾燥,人們在野外祭奠過程中敬香燒紙、燃放鞭炮等活動帶來了許多火災隱患,資料顯示,清明期間發生的火災佔到全年的40%以上。這些都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一定的威脅。為保障節日期間祭掃秩序良好,嚴防火災和傷亡事故的發生,每年公安、交通、消防、城管、林業、民政等部門都承受著較大的工作壓力,

當生活方式已然改善,文明已經成為趨勢,曾經跟隨我們的陋習也該擯棄。在春風拂煦的清明時節,讓我們行動起來,用文明祭祀的實際行動,成為告別陋習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帶頭人,以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領時代文明新風,讓清明真的清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