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健康

當前位置 /首頁/1-3歲/幼兒健康/列表

孩子身材矮小 五類因素家長易忽略

影響孩子長高的因素有很多種,所以一些家長常常會出現忽略,錯失了孩子長高的良機。在下面的文章裡,我們將進行詳細的介紹,讓家長們找到幫助孩子長高的好方法。

孩子身材矮小 五類因素家長易忽略

剛出生的寶寶身長都差不多,到了兩三歲,個子的差別就開始顯現出來了,有的寶寶甚至比同齡孩子矮10多公分。現在寶寶都吃得不錯,家長們也都注意營養,但為什麼寶寶的個子會差那麼多呢?主要是有的家長沒有給孩子創造生長髮育的良好條件,忽略了寶寶長高的諸多因素。

家長容易忽略的生長因素

陽光       

    許多媽媽怕陽光把孩子晒黑了,晒出面板病;寶寶處於遮蔽陽光的房間內,家長不太抱寶寶外出直接晒太陽;大一點的兒童外出也要用遮陽傘、太陽帽。豈不知,躲避陽光正是孩子生長緩慢的重要原因。

“萬物生長靠太陽”,人的生長也離不開陽光。人體面板中有一種物質叫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生長和骨骼鈣化,促進牙齒健全萌出),還有防止氨基酸通過腎臟損失的作用。忽略了陽光照射,就會造成維生素D缺乏,氨基酸丟失,而氨基酸是人體生長的建築材料。

解決辦法:

科學地晒太陽:每天晒太陽半小時是白種人的標準,我們黃種人不夠,應該每天日照1~2小時,黑種人需要時間更長些(面板色素越多,紫外線光合產生維生素D的作用越低)。

讓寶寶多到戶外活動,在遊戲中自然而然地晒太陽。隔著單層玻璃,直射太陽的紫外線減少60%,紫外線透過雙層玻璃只剩20%,距視窗4米處的室內,紫外線僅為室外的2%。

戴著帽子和口罩晒太陽,也不科學。寶寶晒太陽應儘可能地暴露面板,接受紫外線的照射。冬天應抓住中午時間,日照時間更長一些。

北方戶外嚴寒的時候,不適宜日照的嬰兒可適當補充魚肝油。

睡眠       

    睡眠是生長髮育的保證因素。因為促使人體長高的生長激素主要是在睡眠過程中產生、釋放出來的。生長激素在夜間分泌水平最高,在睡眠狀態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狀態下分泌量的3倍或更高,所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長高。睡眠時肌肉放鬆,有利於關節和骨骼伸展。

解決辦法:

①不同年齡寶寶所需睡眠時間有很大差別,新生兒一晝夜為16~20小時, 1~3歲為12~14小時, 4~6歲約為11~12小時。

②創造最好的睡眠環境,燈光要暗,消除噪音,不被大人活動驚擾。

③稍大兒童,要合理安排學習、鍛鍊、睡眠和休息時間,注意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營養       

    營養物質是身體成長的建築材料。但人體又不是營養原材料簡單的堆積組合,而是把原材料徹底分解直到分子水平,然後再按著每個人各自的“建築藍圖”,構建一個全新的個體。這就對建築材料(營養物質)有兩個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充足,二是全面。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媽媽不瞭解寶寶到底需要哪些營養,怎樣才算全面;現在有些家長對營養有誤解,認為加強營養就是多吃雞鴨魚肉,可以不吃或少吃糧食。她們不知人體新陳代謝需要大量能量,主要是從碳水化合物中獲得的。只有在滿足了能量消耗之後,蛋白質才能被用於建築人體。在其他能量攝取不夠的時候,蛋白質也只能當作普通能源被消耗,起不到建築材料作用,寶寶生長就會緩慢。相反,過多蛋白質的攝入,不僅增加肝腎負擔,而且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祕,會抑制孩子的食慾。有些孩子營養過剩後造成肥胖,容易引發性早熟,最終使身材偏矮。還有些孩子從小養成了偏食、挑食、厭食的習慣。微量元素常常因偏食而攝入不足,這都是影響孩子生長的不良因素。

解決辦法:

①瞭解助長的飲食營養——優質蛋白:蛋白質的作用是生長髮育和新陳代謝。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餘種,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的氨基酸都必須由食物蛋白質供給,故又稱為“必需氨基酸”,即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及纈氨酸。食物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越多,其營養價值越高。動物蛋白如肉類、蛋、乳均含8種必需氨基酸,又稱優質蛋白。

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如含有豐富維生素 A、維生素 C、維生素 E、鈣的食物,如胡蘿蔔、小白菜、西紅柿、柑橘、檸檬、牛奶、蛋黃、魚、肉及豆類等。

微量元素如鋅、鐵、銅、鈣、磷等,都是正常生長髮育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在保證量充足的同時,還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和多樣化,即粗細搭配、葷素搭配,才能使營養既充足、又全面。

②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不挑食,不偏食,更不要過多地吃零食而影響重要營養物質的攝入。小兒偏食、挑食多數是因為餵養不當形成的,一定要培養孩子口味廣、吃雜食。乳媽媽的飲食多樣化,乳汁才能營養豐富。

運動       

    寶寶的活動、運動對其生長髮育十分重要。運動可以增進孩子食慾,保證睡眠質量;又能夠促進血液迴圈,加速新陳代謝,使骨骼組織供血增加,使骨骼生長髮育旺盛;運動還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運動後半小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達到最高峰。特別是運動過後,再進入睡眠,生長激素分泌就會呈脈衝式分泌,這些都能促進孩子生長。

有的媽媽為了促進孩子長個,強迫嬰幼兒運動,過早地讓寶寶學坐、學站、攙著胳膊讓站不直的孩子走,結果適得其反。不合理的運動可能會促成孩子向畸形發展。

解決辦法:

瞭解孩子的生長生理與運動的規律:脊柱的發育和長骨的發育最為重要。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長快於四肢。寶寶的動作發育應與脊柱的發育相適應,即寶寶2~3個月會抬頭,6~7個月能獨坐, 8~9個月會爬,10~11個月能站立,12~16個月能走路。如果沒到相應的月齡,寶寶不宜過早地學坐、學站,以免引起脊柱的過度屈曲,這也將影響其身高。

長骨的發育。長骨即肢體長骨,分骨幹、骨骺和幹骺端三個部分。在寶寶的整個生長髮育過程中,骨的生長在長骨兩端骨骺的骨化中心和軟骨板內不斷進行,從而使骨的長度逐漸增長,身高也隨之增長。

掌握不同年齡選擇不同的運動:1歲以內的寶寶:應該以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主動運動即幫助寶寶進行一些抬頭、爬行、翻身的練習。被動運動則是父母給寶寶做一些嬰兒操、按摩撫觸,這也有利於小寶寶的生長髮育。

1~2歲寶寶:練習跑跳、拍球、雙腿跳。

2~3歲寶寶: 跳繩、蹦床、單腿跳。

幼兒期:以調整運動能力的專案為主,如過獨木橋、舞蹈,結合遊戲所進行的跑跳等。

少兒期:以室外活動為主,如打球、跑步、做操、進行日光浴等。

瞭解有益生長的運動專案:彈跳運動如跳繩、跳起摸高、跳遠、跑步等,有助於四肢生長;伸展運動如單槓引體向上、仰臥起坐、前後彎腰、體操和種種懸掛性運動,有助於脊柱骨和四肢骨的伸展;全身性運動:體操、籃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和游泳等,有利於全身骨骼的伸展延長。當然這都是較大兒童可選的運動,幼兒可模擬這些運動的動作。

知道不利長個的運動:如負重運動、舉重、啞鈴、拉力器、摔跤、長距離跑步等對身高增長是不利的。

治病       

    大多數生長緩慢是非疾病因素在起作用。但也確有很少一部分是寶寶患有某些疾病,影響了生長髮育。而這些病卻被家長忽略了。目前已知有300多種疾病伴矮小,常見有營養不良性矮小、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卵巢功能發育不全、軟骨發育不全,嚴重佝僂病、染色體疾病、遺傳性疾病等。

解決辦法:

●首先學會判斷孩子是否矮小。最常用的方法是每年在同一時間、同一環境下,為孩子精確測量身高(早晨起床後測量,不穿鞋、襪,不戴帽子,讓孩子收腹、挺胸、抬頭,雙肩自然下垂,腳尖略分開),並將每年測量身高的資料製成表。一般兒童身高的曲線不斷上升。如果嬰幼兒期(3歲以下)生長速度小於7釐米/年,兒童期(三歲~青春期)生長速度小於4~5釐米/年,青春期生長速度小於5.5~6.5釐米/年,可推斷孩子生長髮育遲緩。

●到正規專科醫院檢查。矮小兒應常規進行血生化、甲狀腺功能、染色體核型分析、生長激素測定和骨齡檢查,重點是尋找生長髮育緩慢的原因,特別要注意發現是否患有影響生長髮育的疾病。一旦發現某種疾病,就應該徹底治療。

●對不同疾病應針對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對營養不良矮小兒應增加營養,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多喝牛奶;佝僂症患兒應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及鈣劑;甲狀腺功能低下患兒應及時補充甲狀腺素;而生長激素缺乏症的患兒則必須用重組人生生長激素進行替代治療。目前國內外資料顯示,使用生長激素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症、先天性卵巢功能發育不全及軟骨發育不全,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這些矮小兒童有了長高的希望。一般隨著伴發病的治癒,兒童的身高有可能追趕上來。治療越早,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