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健康

當前位置 /首頁/1-3歲/幼兒健康/列表

寶寶的"戀物情結" 多數因為缺乏安全感

在育兒的過程中,家長總是會遇到不少頭痛事,有不少家長恐怕都碰到過類似案例中有“戀物情結”的寶寶吧?那麼,寶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戀物情結”呢?

寶寶的

寶寶老是喜歡抓著固定的那隻玩具熊,一被拿開就大哭起來;寶寶總是喜歡卷自己的頭髮、吮吸手指、拉著媽媽的衣角才願意睡覺……當看到寶寶有一些“怪異”行為,細心的你會否擔憂?其實,寶寶戀物癖多數是正常現象,到一定年紀會自然消除,家長無需矯枉過正。

案例1

豆豆一歲半了,最近媽媽發現她有一個奇怪的“愛好”,就是每次睡覺時都要把她小毯子的一角緊緊地抓著貼著嘴巴,時不時還用嘴巴“嘬嘬”,換了其他地方睡覺時,也一定要把她的那張小毯子抱過去,不給她就哭鬧著不肯睡。媽媽實在搞不懂豆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依賴,她很擔心豆豆長大了也好難改掉這個毛病。

案例2

兩歲的丁丁有個小毛病,就是不管到什麼地方,都要抱著她最愛的那隻泰迪熊,有時媽媽看到她的小熊弄得髒兮兮了,就想拿去洗洗,但丁丁說什麼也不肯,媽媽實在拗不過,只能再買了個一模一樣的泰迪熊,弄髒的時候好偷偷“掉包”拿去洗。她實在不明白為何丁丁唯獨是對這隻泰迪熊“情有獨鍾”呢?

戀物癖多因缺乏安全感,3歲後會消除

“嬰兒到了6個月以後會開始認人識物。”兒童保健醫師告訴記者,此時情緒開始發生分化,如會認準親近的人,看到陌生人會認生等。8個月到1歲時,最容易對某些人或物品產生依賴,也就是形成所謂的戀物癖。

這是一種正常現象,通常是寶寶遇到環境變化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嬰兒期如果媽媽或寶寶的照料者能夠細心、耐心地撫慰他們,寶寶們就會與照料者之間建立起一種安全、信任的依戀關係,表現為喜歡依偎著照料者。一旦孩子與密切接觸的照料者分開了,這種安全、信任的依戀關係就會被打破。於是,寶寶就會開始從身邊尋找一些物品來代替。當他們感到孤獨、焦慮或恐懼時,就會緊緊地抓住這些物品,試圖從中尋找到一種安全感。

不影響生活的戀物癖無需糾正

“對待寶寶的戀物情節,家長大可不必過於緊張。”醫生說,戀物癖一般到了3歲以後就會慢慢消退,進入國小後就很少見,但也有一些習慣會遺留到成年後。家長看到寶寶有戀物行為時,無需強行奪走他們的依戀物。

但也有一些情況要特別注意。例如寶寶長期抱著的物品,要注意清潔、烘乾,避免細菌滋生,要確保依戀物的清潔衛生。另外,寶寶的戀物行為如果影響到日常的生活,也要警惕。例如,寶寶一定要抱著毛絨玩具才能去幼兒園、離開了媽媽就睡不著等。此時最好幫助寶寶脫離依戀物,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寶寶忘記依戀物。千萬不要強行喝止,反而會加強孩子的依賴性。

如果孩子戀物的同時,表現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如平時不怎麼願意與人交流,只是喜歡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對著某件小物品情有獨鍾,整天不離手,當把依戀品拿走時,孩子就大哭大鬧,則要警惕是否存在自閉症等兒童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