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1-3歲/幼兒教育/列表

寶寶愛摸胸是怎麼回事

寶寶愛摸胸要不要制止呢,有什麼方法解決呢?前段時間,有媽媽在群裡慘兮兮地傾訴:我兒子快 3 歲了,每天晚上都要摸著我的胸入睡,不讓摸,就哭鬧,似乎把當初吃奶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了摸上。寶寶愛摸胸是怎麼回事?

寶寶一邊摸,還一邊押著韻唱:摸——咪咪!捏——咪咪!掐——咪咪!

越不讓摸,他越使勁搓摩(東北音 cuó mo ),比當初奶睡嘬得還難受……

很明顯:娃是把媽媽的乳房當「活體安撫物」了。

安撫物?還活體?聽上去怪嚇人的。

其實,一點也不。

安撫物是心理學家的說法,在生活中其實也蠻常見的。《小豬佩奇》中,喬治睡覺都不離手的恐龍先生,就是典型的安撫物。

這在心理學上,是一種正常現象。不僅如此,心理學家還認為,安撫物能夠幫助寶寶安撫自己的情緒,使寶寶變得更獨立。

聽我這麼說,媽媽群瞬間炸裂成「怪癖寶寶群」,我大致總結了一下,發現寶寶們:

有喜歡咬、舔枕頭、毯子的

有習慣摸著媽媽的胳膊、肚子、頭髮睡覺的

有出門必須抱玩偶的

不過很快,媽媽們的問題又變成了:寶寶喜歡安撫物,會不會發展成戀物癖?

可以很肯定地說,在正常陪伴的家庭,是不必有這種顧慮的。

在鼓勵早早分床睡覺的國家,比如美國,至少有一半的寶寶有安撫物。他們通常在 8~12 個月時,就已經和這些暖心的小玩意兒建立起了親密關係。

這麼多的寶寶要是都發展成戀物癖,那戀物癖豈不遍地都是了?

所以,老母親們不必將寶寶正常的心理行為,過度解讀成「戀物癖」;也不必擔心寶寶有安撫物,是懦弱或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想想看,我們成年人,心情不好時,抱一抱毛絨玩具,是不是也會覺得很治癒呢!

何況是小孩?何況是媽媽的乳房——那可是寶寶一出生的飯碗?

即便不吃奶了,有個活體安撫物,摸上去軟軟暖暖的,也還是會讓寶寶很依戀呢!

身體科普繪本《乳房的故事》裡就曾這麼說:我雖然長大了,不喝媽媽的奶了,但是不開心的時候,傷心的時候,我還是想摸一摸媽媽的奶。

這麼說,孩子依賴安撫物的行為是不是值得鼓勵呢?

也不是。

大的原則是:對於一般的安撫物,像玩偶,如果寶寶自發地依賴,我們不必禁止;當然,如果寶寶沒有這種傾向,我們也不必給他提念想。

不過,活體安撫物更特殊一些,它不僅關係到媽媽的感受——被搓摩得難受,甚至影響睡眠;而且,它還有一個困擾媽媽們的深層原因——關乎性和性教育。

一直有個擔心:孩子喜歡摸胸,媽媽也允許他這樣做,那萬一遇到了壞人,壞人利用孩子這一點,讓他摸別人怎麼辦?

性侵不僅僅指實質的侵犯行為,還包括:被迫看或者摸別人的性器官等。

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不高,可一旦發生,可能就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寶寶愛摸胸是怎麼回事

3 歲左右的寶寶還處於「性蕾期」,他們還不知道乳房是性器官。孩子摸媽媽,甚至其他女性的乳房,跟成長有關,跟好色無關,我們不必過於擔心和焦慮。

只是,我們應及時讓孩子明確,自己與他人的身體意向。讓他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體邊界,即便是自己的媽媽。

說到身體的邊界,很多孩子摸奶,其實就是從媽媽的「斷奶補償」開始的。

斷奶之後,孩子看見乳房就忍不住摸一摸,親一親。一開始,我覺得,都不讓孩子吃奶了,再不讓摸一摸,親一親,也太殘忍了。結果……

也就是說,一開始,在孩子試探這個身體邊界的時候,我們的於心不忍,模糊了孩子的認知。

心理學家 Margaret S. Mahler 認為,在寶寶 2~6 個月的時候,親子之間會有一個正常的共生期(Normal symbiotic phase)。

6 個月至 2 歲期間,孩子的自主意識增強,什麼都想自己來,他們開始會爬、會走,會自己吃飯,也逐漸有了自己的主見,親子關係就開始進入分離期(Separation–individuation phase)。

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就該做好與孩子「心理分離」的準備,把他當成一個正在與我們漸行漸遠的獨立個體來看待。有了這個心理準備,我們才會看到,並尊重親子關係的邊界。

這個邊界會告訴你:孩子無權觸碰媽媽的隱私部位。

很多寶寶斷奶之前,習慣吃一個,摸一個,這沒什麼。吃奶的時候,乳房是寶寶的飯碗;不吃奶了,寶寶就會意識到這個界限。

這個時候,如果媽媽不夠堅定,事後可能就會困擾不斷。

不光是媽媽,其他女性照料者,包括全家都要統一戰線。

有個奶奶常唸叨:我當年沒奶水,兒子小時候只吃了 3 個月的奶……

帶著這種遺憾,她使勁在小孫女身上找補。不僅讓孫女摸自己的奶,還讓孩子含著睡覺。

有一次,小女孩對媽媽說:媽媽,你回你屋吧,我要吃著奶奶的咪咪睡覺了。

媽媽這才忽然明白,為啥女兒突然不願跟自己睡了……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內心的缺憾,而通過給孩子「小恩小惠」的方式,來爭取孩子的愛。

我們要求孩子自立、斷乳,其實,我們做家長的何嘗不需要心理斷乳?

說這個事例,不是想挑起家庭矛盾,只是希望在教育孩子方面,全家能戰線一致。這樣孩子才能有據可依,便於教養。

當然,跟寶寶明確這個界限,一開始會有一定困難。但至少我們可以做到:

不當著寶寶的面換衣服,露出乳房——這也能讓寶寶學會尊重自己身體的邊界。

讓寶寶知道,他摸你的胸,你很不舒服。2 歲左右的寶寶就懂話了,你讓他知道你不喜歡他這樣,他才會學著去尊重他人的身體意向。這對於孩子自我保護也是有幫助的。

寶寶試探著摸奶的時候,跟他玩手指遊戲——你的小手在哪裡?兩三歲的孩子,一聽到「你的小手在哪裡」,就會伸小手給你看。這樣,乳房暫時就安全了。

寶寶想摸奶,你可以允許他抱你的胳膊。這雖然只是權宜之計,但你會發現,抱著媽媽的胳膊,孩子也能睡得很安心。最重要的是,這個替代過渡尊重了媽媽的身體邊界。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幫老母親們開啟一個心結:

很多媽媽會選擇尊重孩子的感受,放任或隱忍孩子的行為。

我想說的是,我們在尊重孩子感受的同時,也要尊重自己的感受——母親不應該被定義成犧牲者的角色。何況,很多時候,即便我們自願犧牲,也未必能換來一個良性的結果。

你能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對待,親子之間的很多問題,反倒都更容易拎清。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的,只有一種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

我們明明知道,孩子長大就意味著分離,但我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希望孩子能早日獨立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