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1-3歲/幼兒教育/列表

爸爸每天陪伴兩小時,孩子智商高

有兩首關於父母的歌曲膾炙人口,一首叫《世上只有媽媽好》,一首叫《爸爸去哪兒》。不難看出,在大家心裡,媽媽在孩子成長中的地位明顯高於父親,“父愛缺失”已成為普遍現象,家庭中頻現“隱形爸爸”。

美國幼兒心理學家格塞爾指出,父愛缺失是人類感情發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親子教育中,父親的參與,注入了母親不具備的特殊元素。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天能與父親共處兩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與異性交往。

爸爸每天陪伴兩小時,孩子智商高

父親缺位,孩子內心最受傷

如果孩子內心深處對父親的期待長期得不到滿足,會十分痛苦甚至造成心理缺陷。

一是規則意識缺失。孩子從與父親的交流中能學到什麼是規則,這對孩子學會社會交往十分重要。

二是難以培養堅強的品質。與孩子相處時,母子間更多的是語言交流,父親則多是通過運動、遊戲與孩子進行交流。孩子會觀察父親怎樣面對挫折、化解危機,進而模仿。

三是自我意識形成受影響。父親對兒童成長的意義更多在於情感和個性塑造,以及自我意識形成。父親參與度較高,對孩子今後的個性和事業發展具有正面意義;缺乏父愛的孩子容易軟弱、膽小,缺乏信心和毅力。

陪伴要重質量

關心並不在於是否天天陪著孩子,陪伴的質量更重要。工作再忙也不可能佔滿24小時,為人父者要有陪伴孩子的意識,劃出專屬的“爸爸時間”。比如,起床到上班前,下班後到孩子睡覺這段時間,都可以多陪伴孩子。哪怕每天只有10分鐘,只要走心,都能給孩子帶來積極影響。陪孩子時,不妨安排一些有趣的專案,準備適合親子閱讀的繪本、圖畫書,天天堅持,形成習慣,建立起孩子和父親的情感通道。

媽媽是爸爸參與育兒的潤滑劑,應理性對待育兒事務和家務活,不要單純抱怨,要給爸爸和孩子之間架設橋樑。做一個“學習型”媽媽,實踐和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帶動爸爸積極參與,比如“每天一刻鐘親子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