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1-3歲/幼兒教育/列表

喬布斯生前竟不讓自己孩子玩iPad?不是因為視力,真相刺傷無數父母

記得去年,有文章報道說,美國兒科學會修正了之前的觀點,將對電子屏的限制從兩歲放寬到了一歲半。而美國眼科協會也指出,近距離觀看電視也不會直接導致近視,只不過,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看時,需要經常看一下遠方,緩解眼睛疲勞。

很多感覺帶娃很累的爸媽看到,都如釋重負,奔走相告——累了的時候終於可以放心地把孩子託付給電視、iPad了;只要控制得好,讓孩子玩iPad益智APP遊戲,不用擔心傷眼睛了。

然而,在訊息的傳播過程中,他們往往側重於強調自己偏好的那部分,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重要細節。比如,關注孩子近視的爸媽,可能會說,看電視、看手機對孩子視力影響沒那麼大,他們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年齡界限——一歲半以下的孩子眼睛沒有發育好,是絕對不能接觸電子螢幕的!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傷眼睛僅僅是讓小孩子看電子螢幕的一個危害,另一個隱藏的大危害是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不然,為什麼連iPad之父喬布斯也嚴格限制自己的孩子玩iPad?

美國記者比爾頓採訪喬布斯時問:“你的孩子應該很愛iPad吧?”喬布斯卻回答:“他們沒用iPad,我們限制孩子在家使用電子產品。”《喬布斯傳》作者艾薩克森指出:“喬布斯堅持每晚在廚房長桌吃晚餐,和孩子討論書籍、歷史與各種話題。沒人會拿出iPad或計算機。”

不僅喬布斯,在矽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層工程師,開始流行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智慧產品。為什麼?因為他們第一手看到了科技和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危害,他們不希望這些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電子螢幕到底是怎麼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呢?

困惑1:益智類、教育類的APP要不要給孩子看?

建議:等孩子培養了閱讀習慣之後再看,否則注意力很難集中

有些父母認為,我們現在生活在被電子螢幕包圍的環境裡,是不是可以讓孩子適當接觸一下電子產品?尤其是一些益智類、教育類的APP,孩子還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電子螢幕要不要給孩子看呢?

孩子出生時,是個300度的近視眼,他能夠看得清楚的,不過是你抱他餵奶的時候,從你的手到你的眼睛20公分的距離。我們看到,一歲半的孩子看電視時坐得很靠前,你叫他退後,他一下就又往前去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個近視眼,看不清楚就自然往前面去了。他要到一歲半以後動眼神經外面包的髓鞘發育完成以後,才能夠調焦距,才看得準。

在此之前,給他看電子屏,對他是很不利的——我們經常看到很小的孩子就戴上了眼鏡(弱視、散光等),很多都是因為過早接觸電子螢幕所造成的。

從小看電子屏的孩子,除了損傷眼睛發育之外,另一個比較嚴重的不良影響就是,可能導致ADHD(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其實華盛頓大學有個很好的實驗,它後來逼著一款名叫Baby Einstein的益智遊戲下架了。研究者對1700個孩子做了大型而且是長期性的實驗,發現孩子從10個月大的時候,每增加一個小時看電視的時間,他到七歲的時候,出現ADHD的風險就增加10%。這個實驗公佈出來以後,很多家長都非常恐懼,怎麼辦?我已經給孩子看了。

當時有人告華盛頓大學,他們請了很貴的律師團來,但因為實驗證據很充實,所以他們只好選擇和解。但是,愛因斯坦的遊戲最後是下架的,下架說明他也自認有錯,所以才要和解。

對於很多電子益智遊戲,它益智不益智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一件事情,就是孩子電子屏看多了以後,以後就沒有辦法專心閱讀,因為電腦是一直跳動的,電視是跳動的,可是紙質書就不是,所以如果孩子看慣了跳動的螢幕,明天突然換成看紙質書,很多孩子就不能夠靜下心來讀書。

我還是建議父母們,應該從一開始就給孩子看紙質書,用繪本類的紙質書開始親子共讀,等孩子培養好閱讀習慣以後,再讓他接觸到電子屏這種動態的東西。這對他比較好的。

等孩子培養好閱讀習慣以後,再讓他接觸到電子屏這種動態的東西。

困惑2:從小給孩子看閃卡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嗎?

建議:沒有必要,看閃卡對孩子利大於弊

現在,很多父母親給幾個月的孩子看閃卡,認為應該開發孩子智力越早越好。但是,孩子在眼睛發育沒有完成之前,給他看閃卡,對他卻是很不利的。就好象給十個月大的嬰兒看手機,看電腦對孩子很不好一樣——閃卡也是跳躍的、移動的,這一點和電子屏很相似。

我們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學習並不是那麼重要,長大以後能夠一直往前走才是最重要的。我小時候記念過的“冥王星是九大行星”,現在已經不是了;我小時候學到的“神經細胞死了不能再生”現在也被推翻了。所以我們不要在意孩子現在學到什麼東西——將來可以用得到,而是要維護孩子的求知心和好奇心,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換句話說,我們要在孩子的好奇心出來的時候,給他正確的指導。

我舉個例子:

臺灣有個官員,她帶孩子過馬路的時候,孩子就問:“媽媽,為什麼行人走的時候只有25秒,那個車子走得比人快,可是車子有90秒的時間過?”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人走得慢,可是我們只給行人25秒,車子走得快,卻給90秒,這不公平。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說,因為人可以聚集在街口,燈綠了以後我們一起過馬路,我們是同步進行的;可是車子很大,必須是按順序前進,一部車過了第二部車才能過,所以要比較多的時間。

父母親在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應該注意啟發他的觀察力,啟發他的好奇心,也給他正確的答案。可是你知道這個官員是怎麼講的,她說,因為車子是笨笨的。這個回答就非常不好,我們大人常常會用“它很笨,所以它做不好”,用“這個很笨”“這個什麼”的話來搪塞孩子,其實那才是不好的。

所以,我們給小孩子看閃卡是利大於弊。我們真的不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用閃卡來幫他開發智力。和閃卡比較起來,我們多帶孩子出去玩,自然開啟孩子的五感,然後對他的問題給出啟發性的正確的答案,才是真正開發孩子智力的方式。

喬布斯生前竟不讓自己孩子玩iPad?不是因為視力,真相刺傷無數父母

和閃卡相比,多帶孩子出去玩才是真正開發孩子智力的方式。

困惑3:老人、保姆帶孩子喜歡讓孩子看電視,也不需要擔心了?

建議:3歲前把孩子交給電視保姆,高知家庭的孩子智力也可能偏低。

看電視變近視並不是最嚴重的後果。

現在隔代教養家庭,老人帶孩子時,喜歡給孩子放動畫片看,因為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會很聽話,不會鬧不會吵,老人比較省精力。還有的保姆帶孩子,也喜歡這樣做。但其實,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好。說不好,是因為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育。

我有一位學生,她與她先生都是博士,她的孩子現在三年級了,不喜歡上學,學習緩慢,上課不專心,缺乏主動性,時時想去田野上跑。原來,她結婚不久便懷孕了,捨不得剛開始的事業,孩子出生不久便把孩子託給鄉下的婆婆帶。不料,兩個月不到,婆婆中風了,無法幫忙,便把嬰兒再轉託給同村的嬸婆帶。嬸婆不喜歡說話,也很少跟孩子說話。冬天時,嬸婆把他穿好了衣服,放在門口晒太陽;夏天時,把嬰兒車推到大椿樹下。孩子從小就很乖,吃飽了睡,睡飽了吃,每天看著人來人往,都不吵鬧。這樣一直到孩子要上國小了,才把他帶回臺北。想不到,孩子的狀態既像人們說的多動症,又像孤獨症。

我聽後有點感慨,問她怎麼忘記了1995年的那個重要的研究:孩子的智力跟他在三歲以前所聽到的語言多寡呈正相關。

這個研究發現,最重要的時期是一歲以前,也就是一般人認為孩子還聽不懂父母在講什麼的時候最為關鍵。那些認為孩子反正聽不懂,在他們12個月以前不跟孩子說話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認知能力上的發展,比一開始父母就跟他們說話的嬰兒差了許多。當這些嬰兒長到3歲時,研究者給他們作《史丹佛·比奈智力測驗》,發現孩子的詞彙與他小時候聽到字數的相關係數為0.6,扣除父母平日掛在嘴邊的“把飯吃完”“快去洗澡”“快去睡覺”這種例行公式的句子,這個相關係數升到0.78。實驗者繼續追蹤這批孩子到他們9歲,這時,他們在嬰兒期所聽到的字數與他們在《Peabody圖片詞彙測驗》的相關係數是0.77。這說明:嬰兒期父母和孩子說話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智力,孩子聽到講話字數的差異就是後來智力的差異。

父母在替孩子換尿布、洗澡和餵飯時所說的話,可以促發孩子大腦中神經的連線,使他將來在處理資訊、思辨命題上比別人快。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就不跟他說話。其實,那時候說的話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就會說,電視不也有聲音嗎?電視裡都是人在說話,那讓孩子看電視不是也很好嗎?不是這樣的。我們開電視給孩子看,雖然一樣都是聲音,但卻不能讓孩子產生神經連線。

研究發現,如果不是眼睛看著孩子,面對面跟他說話,那些聲音就是背景噪音,對孩子的神經連線並沒有什麼幫助。在神經學上,神經元被重複刺激的次數越多,它們之間的連線越緊密,神經訊號發射得越快。這種重複的刺激會改變神經迴路的連線。如果兩個神經元平日沒有接觸,中間的間隙(突觸)比較大時,資訊容易流失。而神經元之間產生的連線數量越多,學習的速度越快,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就越強。

所以,我們如果把孩子交給電視保姆,和學生的嬸婆把孩子放到門口晒太陽而很少跟孩子說話是一樣的,都減少了和孩子說話和交流的時間,減少了讓孩子產生神經連線的機會。

因此科學家認為,小時候父母陪伴多,聽父母講很多話的孩子,他們在思想上會比較細密,反應會比較快,點子會比較多,在學校的表現也比較好。而從小在電視的陪伴下長大的孩子,相對就弱很多。

所以,大人帶孩子時,不可把他當寵物,只管吃喝,有空才跟他玩一下,孩子需要父母經常和他說話玩耍。孩子需要教育,他的神經必須做對的連線;而品格更需要長久、一致性的培養,才會成長得好。

電視聲音並不能讓孩子產生神經連線。

小編再補充一個美國兒科學會專門對嬰幼兒看電視的建議:

不建議1歲半以下嬰幼兒看電視或視訊。

2-5歲幼兒每天看電視時間應控制在1小時以內,而且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看。

電視節目應適合幼兒年齡,避免任何暴力鏡頭。所選電視節目應有利於兒童發展語言和社交技巧。

將看電視當成一種特權或獎賞。孩子做完閱讀任務、家庭作業或者指定任務後,才允許看電視。

選定孩子看的電視節目,節目一結束,立即關電視。

選擇有利於培養孩子善良、責任感和合作等正面價值觀的電視節目。

與孩子一起看電視,看完節目之後再與孩子一起討論電視內容。為孩子解釋其中不理解的內容,瞭解卡通人物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讓孩子認識真善美。

鼓勵孩子將看電視變成積極的學習體驗,而不是被動接受資訊。鼓勵孩子與電視人物一起唱歌跳舞。多問孩子“如果換做你,你該怎麼做?為什麼?”之類的問題。

不要將電視搬進孩子臥室。

吃飯時間關閉電視,以便一家人邊吃邊聊,增強家人間溝通。

不要讓學齡兒童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

鼓勵孩子做一些看電視以外的事。比如,出門運動、畫畫、閱讀、與朋友一起玩耍等,更重要的是,多讓孩子與家人在一起。

放電視的房間應多擺放書籍、玩具、謎語、遊戲機等非視訊類娛樂玩具。

在少看電視方面,父母應給孩子樹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