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1-3歲/幼兒教育/列表

孩子內向的潛在優勢有哪些

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你要做的不是糾正,而是把它變成優勢。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家孩子是什麼性格,內向還是外向,你喜歡他的性格嗎?

孩子內向的潛在優勢有哪些

週末和朋友一家吃飯,她的女兒性格活潑,特別好動,則是典型的內向性格,不管是吃飯還是玩遊戲,都特別能靜得下來。兩個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朋友感嘆說,“要是能像一樣,做個安靜的淑女,該多好啊。”

我回她說,“性格也很好呀,開朗陽光,在幼兒園肯定特別有人緣吧。”

然而不管我怎麼說,朋友還是堅定地認為,女孩子就該文文靜靜的,有女孩子的樣子。

朋友不知道的是,她眼中好性格,在其他人眼裡並沒有那麼好。家庭聚會上,常被大家說太內向了,聲音不夠響亮,膽子也不夠大,做什麼事都小心翼翼的。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到底什麼樣的性格才是好性格呢?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

很多人覺得,性格外向比內向好,比較容易適應社會。也有家長因為孩子太鬧騰了,覺得內向安靜的性格更好。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性格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每種性格都既有優勢,又有劣勢。

比如性格外向,很容易交到朋友,這是她性格的優點。但同時,她很難靜下心來,完成一些對精細度和專注度要求比較高的任務,比如拼圖、寫字。

則正好相反,雖然很難活躍氣氛,成為一個群體的領導者,但他做事專注、嚴謹,願意遵守規則,這些都是內向性格的優勢所在。

所以說,性格不分好壞,只有適合與不適合。就像有的花喜歡溫暖的春天,有的花卻偏愛在寒冬綻放。

只要找到適合孩子性格的環境和任務,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成為最好的自己。

怎樣找到孩子的優勢性格?

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認為,我們養育孩子的重點不是幫他塑造某種性格,或者改掉我們認為不好的性格,而是找到他原本就有的優勢性格。

孩子與生俱來就有很多專屬於他的閃光點,可惜大部分時候,我們只盯著他的缺點,從而忽略了優點的存在。

我們會因為他發脾氣時扔了玩具,就覺得他任性、不講理,卻忘了他早上去幼兒園時不吵不鬧,開朗地和我們說再見。

我們會因為他遲遲不願上床睡覺而責怪他,卻忘了他很慷慨地分享玩具給其他小朋友。

因為太過關注孩子的缺點,或者認為表現好是理所應當的,所以我們才總是對孩子的優點和好性格視而不見。

可是人無完人,連愛因斯坦這樣的偉人都有很多缺點,比如很晚才開口說話,生活中不拘小節,對家庭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

把任何一個偉人放大來看,都能找到一籮筐的缺點,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卓越的人。

所以,我們與其把力氣花在糾正孩子的缺點上,讓他成為平庸的人,不如拿這個精力去尋找和培養孩子的優點,使他成為優秀的人,這樣他的缺點自然就變得無足輕重了。

怎樣找到孩子在性格上與生俱來的優點呢?

有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組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國文化中的積極特徵,它們被分成了6類,分別是勇氣、博愛、智慧、正義感、自制力、以及樂於尋求自身以外的意義。

這些積極的特徵每個人身上都有,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人可能更具有勇氣,敢於擁抱挑戰,不怕失敗。有的人更有自制力,做事有計劃,並且執行力特別強。

我們可以根據這6類特徵,去細心地觀察和挖掘孩子可能有的性格優勢。

除了這個方法,心理學家莉·沃特斯還在《優勢教養》一書中給出了優勢的3個核心要素,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孩子的獨特優勢。

1、表現優異

優勢首先是孩子擅長做的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賦”。細心觀察孩子在哪些方面表現得比同齡人更出色,學習能力更強。

比如有的孩子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特別強,很早就會開口說話。有些孩子的專注力特別出色,小小年紀就能安靜地玩上很久,不容易分心。

2、充滿激情

孩子在做這件事的時候特別地滿足和投入。

比如前面提到,她特別喜歡和人打交道,即使是和大人在一起,她也會聊個不停,沒有同齡小朋友的拘束感。

則是在玩樂高,拼拼圖的時候特別地沉浸和投入。

通過觀察孩子的表情和狀態,我們就能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熱愛某件事。

3、經常用到

這是指孩子會經常自發地做這件事,用到這項優勢。

比如有的孩子很喜歡畫畫,只要放了學、寫完作業,他就會拿起畫筆創作。如果只在美術課上畫畫,業餘時間從來不畫,就稱不上是一項優勢。

當我們對照上面這3個要素,找到孩子經常會做,做得特別好,還能讓他樂在其中的事,這當中體現出來的能力和性格,就是孩子的優勢所在。

雖然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因的影響,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優點,但要讓優勢真正發揮出來,幫助孩子在學業、事業、人際交往中取得成就,還是離不開後天的刻苦練習。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優勢而非劣勢上。花同樣的力氣發展優勢,孩子能變得出類拔萃,但把這個力氣花在改正缺點上,卻很可能讓他越來越自卑。

所以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什麼樣的性格才是好性格呢?

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勇敢還是博愛,只要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就是好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欣賞孩子,創造機會讓他運用自己的優勢,並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自信,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