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早教/教育資訊/列表

聽孩子說:爹媽該不該離婚

父母離婚有必要讓孩子們知道嗎?父母想離婚就離婚考慮過孩子的感受?父母離婚是不是該問問孩子,即使感情變質了但是也要聽聽孩子怎麼說吧。

分享一篇《爸媽之間沉默是病了還是啞了?你們讓孩子難受!》的文章,引發了眾多家長的熱議。面對一條令人糾心的留言,身為母親的作者懷恩感慨萬千,想要分享她和朋友的一場對話。

聽孩子說:爹媽該不該離婚

寫作很有趣的一點是,原本不認識的人因為文字中的共性而成為朋友,因為一個觀點的感觸而成為知己,我們的交流,可能只是一個無聲的點贊或安靜地留言,那也是其意義所在了。

貌合神離的婚姻,是讓“愛”名存實亡,還是坦然分開?

上圖中媽媽的留言著實讓我擔憂:夫妻倆結婚數年,感情消耗殆盡,同在一屋簷下,分房睡、分開過日子。儘管雙方對孩子都很疼愛,也是各管各的寵愛著,孩子才三四歲,似乎對這種“分開”的愛,也已經成了習慣。同為母親,聽完這樣的故事,不得不陷入沉思:對孩子來說,是更願意接受父母名存實亡的“愛”,還是坦然分開呢?

聽孩子說:爹媽該不該離婚 第2張

要不要停止虛假的

情感表演

於個人而言,並不喜歡勉強的感情,即便是妥協在一起,貌合神離的“演出”,真的不能保證何時何地就突然爆發了,從而帶給孩子更大的傷害。在和閨蜜們下午茶時,我又一次義憤填膺地丟擲了這個觀點:如果真的是對孩子負責,就該停止虛假的情感表演。有時候無視比正面衝突,更讓人心寒不是麼?

閨蜜打抱不平,覺得我過於殘忍。說這樣一來,孩子的成長印記再也沒有了完整的守護,對比別人,更是一輩子的陰影。當我們激動地以責任、義務、自由等名義來表達各自的婚姻價值觀的時候,身邊一閨蜜11歲的兒子,突然說了句,為什麼不聽聽孩子的意見呢?

聽孩子說:爹媽該不該離婚 第3張

聽聽11歲孩子說離婚

一場沒有修飾的對話:

我饒有興趣地問閨蜜的兒子:那你說說,你是怎麼想的?他煞有介事地看著我,認真地回答道:爸爸媽媽是愛我的吧?我說:那當然。他說:那麼愛我,應該會為我做出犧牲吧?

我愣了愣,想著:是啊,愛本來就是要為對方考慮的。

他又說:那如果要為對方考慮的話,那爸爸媽媽就應該為了這個孩子妥協繼續在一起。這樣,孩子感受到的是爸爸媽媽兩邊的愛,那才是完整的愛。雖然我也知道爸爸媽媽不相愛了,可是孩子太小,內心會恐懼的,不能沒有爸爸媽媽。

我皺了皺眉,又問:可是他們不幸福啊,勉強在一起,也不會幸福的,不是麼?

他點點頭說:嗯,我知道,所以愛是需要犧牲的啊。不過,等孩子慢慢長大了,就可以分開了。

我好奇地問:為什麼?

他正視著我說:因為長大後,孩子的內心就足夠強大了,可以面對爸爸媽媽的分開,就不會那麼難過了,傷害也不會那麼大。而且我會知道,即使他們分開了,還是一樣的愛我。

我忍不住又問下去:那假如,只是假如,爸爸媽媽真的分開了,你會跟誰呢?

他眨了眨眼睛,很無奈的樣子,說:跟誰不都是你們大家決定的嗎?孩子其實沒有發言權。

原本還覺得有趣的對話,因為這句回答,幾個大人都不約而同地沉默了。是啊,在這一場所謂的傳遞愛的育兒過程裡,我們忽視了最重要的受益物件——孩子。當大人們還在為了能否不在悲哀的婚姻生活中繼續糾纏下去而焦慮時,卻早早地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他們,作為一個家庭中主導力、決定力最弱的一方,成為了我們所有“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的決定的受害者。

聽孩子說:爹媽該不該離婚 第4張

孩子的愛才是最無私

我無意修飾這段對話,只是單純地將其記錄下來。也許這個孩子的想法並不能代表所有,但還是驚訝於一個11歲孩子的敏感心思,縝密淡定又周全,即便是不願意看著父母離別,也會隱忍地面對現實,尊重他們的決定。

你能不能明白,

唯有孩子的愛,

才是最無私的。

近些年來,育兒的話題風起雲湧,各種心理專家、情感專家、育兒達人如雨後春筍,討論著關於養育,關於教養,關於愛......我們花了如此多精力去研究的課題裡,竟然也是極少會直接問及他們,安排他們出場參與討論或者乾脆坐下來耐心地傾聽,只因為他們是孩子,我們在給予的同時,卻忘記了問一句:孩子,你想要什麼?

所以啊,當我們的婚姻出現危機,當我們的家庭面臨抉擇,當夫妻的意見出現分歧,要不要問問孩子,聽聽他們的建議。

我也不記得11歲時的我,在想些什麼。只知道,在那時我的所見所想所感或者更早些前,一定像夢中印入的那道光,深深地埋在心裡,成為習性的一部分,伴隨著我整個人生的成長直到老死。

那道光,就是父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