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早教/教育資訊/列表

去掉標籤,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女兒一歲多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她喜歡自己搖搖擺擺地走,但在一群比她大的小朋友旁邊時,她只是站著觀察,卻不加入其中。有時候在電梯裡碰到鄰居家的孩子,她也不會主動打招呼。

先生常對別人說:“我女兒膽小,還不太敢和其他孩子玩耍。”剛開始說時我也沒太在意,後來我發現他常把這個詞掛在嘴邊。我找了個時間和他聊了一次,我說孩子還處在對這個世界的探索中,她對周圍的人和事的熟悉瞭解需要一個過程,不像大人一上來就會打招呼寒暄。她不愛和別人打招呼我們也不強迫她,引導她對人有禮貌,至於她什麼時候能做到,並不能急於求成。我遇到心情不好時也不會想和人說話的。先生知道自己的說法有誤,之後也就沒再對人說過女兒膽小之類的話。因為我深知大人過度的強調會適得其反,貼標籤更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我上學時年齡比較小,五歲就上了一年級。不知道是對陌生的環境緊張還是天性使然,我特別怕人多的場合,人一多就緊張,一緊張就哭。幼兒園表演時要哭,國小上課起來回答問題時要哭,被老師批評時要哭,和同學爭執時也要哭。總之,就是個一天到晚掛著眼淚的小女孩。恰巧國小是父親教我,他其實很希望我能鍛鍊得大膽一些,所以上課常常讓我起來回答問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學校組織看電影《世上只有媽媽好》,看完後第二天上課,父親照例問了幾位同學看完電影后的感受。大家都回答很感動,要珍惜媽媽的愛,等等。末了父親說電影的主題歌挺好聽的,讓我起來唱一唱。其實頭天看完電影父親就在家聽我唱過了,或許他覺得我已經學會了,應該不會緊張了。我站起來,唱了兩句馬上泣不成聲,不是因為想到電影的場景而感動,而是因為太緊張,緊張到不能呼吸,緊張到必須得哭出來。父親什麼也沒說,讓我坐下了。

去掉標籤,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也是在那次之後,我開始訓練自己在人多的場合講話。開始還是緊張,腿腳晃動,聲音顫抖,後來慢慢好一些了。再後來,我念七年級時,自告奮勇參加了全校的演講比賽,面對臺下黑壓壓上千人,我輕輕呼了一口氣,對自己說,別怕,別看他們的眼睛,就當是你自己一個人在演講。結果那次比賽,我得了第一名。那次我得獎父親比任何人都開心。也是從那以後,我慢慢地敢上臺了。後來工作時,我經常在公司組織的答謝會、產品介紹會上做主持人。每次我都會告訴自己,沒什麼好擔心的,你可以做得很好。每次看見領導讚許的眼光,我對父親的感激就加深一些。我知道,是父親從來沒有給過我暗示,讓我覺得自己很膽小。我感謝父親每次用溫和的態度和平靜的聲音讓我坐下。

貼標籤,最容易讓孩子陷入標籤的陰影裡。平淡處之,不刻意強調,不刻意糾正,才是對孩子的幫助。

有一次在電梯裡遇到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揹著小書包,看樣子是媽媽剛從學校接他回來。小男孩手裡拿著餅乾在吃,女兒眼睛自然定定地盯著小哥哥的餅乾。那位媽媽看見了,便對小男孩說:“你把餅乾拿一塊給妹妹吧。”小男孩沒動,繼續吃。媽媽又說:“聽見沒有,餅乾給妹妹吃一塊,你要學會分享。”小男孩嘟著嘴說:“不!”聲音很輕,態度卻很堅決。我說不用不用,馬上到家我們就該吃晚飯了。那位媽媽似乎覺得兒子讓她沒面子,她大聲地呵斥著:“你怎麼能這樣,你這麼大了連分享都不會,怎麼這麼自私啊!”小男孩聽見媽媽的吼聲,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轉轉了。電梯先到了他們的樓層,那位媽媽一邊出電梯一邊對我說:“這孩子就這點不好,太自私了。”我心裡挺為小男孩傷心的,他媽媽這樣的教育方式,不會讓他更懂分享,也不會讓他明白分享本身的快樂。最可怕的是,他的媽媽給他貼上了“自私”的標籤,不知道這樣的標籤會不會真的把他變成一個自私的孩子。

現實中,我們大人難免會為了教育而教育。殊不知,教育是潛藏於心潤物無聲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自然會學著模仿。那種聲嘶力竭、大聲疾呼的說教方式根本不適合小孩子。而一旦孩子做不到父母期望的樣子,貼標籤的話語就自然出來了。

真希望每個孩子都被當做孩子對待,不要用成人世界的眼光和規則去看待他們,因為,他們是來洗滌我們心靈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