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呵護

當前位置 /首頁/寶寶護理/寶寶呵護/列表

0~24M寶寶動作發育小百科

在這人生的開端,寶寶要學習的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動作的掌握,包括抬頭、翻身、扶坐、獨坐、爬、站、走等。這些基本動作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每掌握一個基本動作,寶寶向寬廣的世界就又邁進一步!

不知你發現沒有?寶寶常常會興奮地向你擺動著小手、小腳,其實他是在對你說:“跟我玩玩吧。”因此,何不利用空閒時間和寶寶一起來玩玩運動遊戲呢?

0~24M寶寶動作發育小百科

在這人生的開端,寶寶要學習的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動作的掌握,包括抬頭、翻身、扶坐、獨坐、爬、站、走等。這些基本動作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每掌握一個基本動作,寶寶向寬廣的世界就又邁進一步!

當寶寶生長到第二年,就可以從走發展到跑、還能做簡單的跳躍動作了;相信嗎?到了第三年,雙腳跳、騎三輪腳踏車、踢球……,都將難不倒你的寶寶哦!

寶寶從剛開始的躺臥,到用軀幹支撐學會坐,到四肢協調去爬行,再到會站立、走路,這些動作的學習小看不得,它不僅是寶寶未來的肢體動作發展的基礎,還有利於其他智慧的全面提升。

要知道,寶寶出生的這頭幾年,正是他一生中最關鍵的時期。別看他是個小不點,他可是一塊擁有超強吸收力的“海綿”,你給他多少,他都能吸收進去,激發出他小小身體裡蘊藏的巨大能量。越早對寶寶進行身體運動方面的訓練,對寶寶智慧開發的作用就越大。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運動吧。

  月齡:0~4

  標準:

  0~1個月 具有一些簡單的動作反射:會吮吸塞入口中的奶頭;轉向接觸嘴角的物體;握緊放在小手掌上的東西。

1~2個月 無法自己把頭抬起來,但是俯臥時,可抬頭45°;靜躺時,可憑藉自身的力量移動身體位置。

2~3個月 頭部無法完全抬起來,俯臥時,可抬頭90°,並左右張望。

3~4個月 趴著時雙手能支撐胸部並抬起頭。仰臥時若拉他的雙手,頭部也會跟著上來。看到有興趣的玩具時,就想伸手去抓。不管拿到任何東西都想放進口中舔嘗。

Q:多做身體運動對0歲寶寶有什麼好處?

A:1、肢體的動作可以刺激大腦,使寶寶變聰明。比如:手部的動作是由左腦頂葉掌管的,因而多做手部的運動有利於大腦的智慧開發。

2、運動是釋放寶寶情緒和壓力的途徑,有利於寶寶形成積極正向的性格特質。

3、肢體運動有助於寶寶的認知和學習。一般來說,小寶寶的認知都來自於感覺,即對來自外界事物的直接感受。運動是寶寶學習的工具和途徑,如通過用手去摸;通過移動身體來拿玩具等等。

4、坐、爬、站、走這些基本肢體動作是寶寶將來學習各種其他動作和技能的基礎,相應的體能遊戲對寶寶智慧開發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Q:寶寶每次翻身時好像總差那麼一點兒力氣,怎麼辦?

A:如果你希望他儘快學會這第一個大動作,不妨幫他一把。把你的焦慮和苦心變成助推力,在寶寶翻身的時候助他成功。方法很簡單,只需要爸媽們的舉手之勞:

1、用外力

就是輕輕地推或者拉,沒有什麼姿勢和部位的講究,輕轉他的頭或扶著他的背、腰、屁股推一下,或者拉著胳膊或腿轉動都可以。可以讓他反覆翻,可以從俯臥翻成仰臥,也可從仰臥翻成俯臥。有的媽媽把寶寶的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帶動身體轉過去再翻身,都是很好的辦法。

2、用玩具

逗引他,玩具有聲音更好。媽媽拿著玩具不斷變換方位逗寶寶去抓。在從仰臥翻成俯臥過程中,可以先逗得他從仰臥翻成側臥,然後再拿遠一點,寶寶伸手抓的時候,上面的肩部帶動身體翻動,努努力就變成俯臥了。完成動作後就獎勵玩具給他玩。

Q:頭不能挺起來時,能豎抱或讓寶寶坐著嗎?

A:這會給寶寶的頭部和背骨帶來一定的壓力,所以不推薦這麼做。有的寶寶討厭橫抱,但是豎抱和讓寶寶坐著,則最好等寶寶完全能把頭抬起來時再開始。即使要豎抱時,也要托住寶寶的頭部,讓寶寶貼緊自己的身體。總之,媽媽的抱法不能給寶寶帶來壓力。

Q:身體小的寶寶翻身也早嗎?

A:不一定是這樣。也許是頭大的寶寶不容易掌握平衡。但是請記住身體的大小和翻身早晚沒有關係,也並不是說翻身早就是好,翻身晚就是不好,每個寶寶有自己的發育進度。

Q:可不可以讓還不會抬頭的寶寶坐長途汽車?

A:按理說,出遠門的話最好選在寶寶可以抬頭之後,這樣會比較穩妥。但是如果實在沒辦法,就儘量控制寶寶在車內停留的時間吧,最好不超過2~3小時,寶寶坐著的時候要靠在媽媽的身上,豎抱的話,要撐住寶寶的頸部,小心頭部受傷。為了確保安全,開車的人最好也能夠做到隔一個小時就休息一下。不過,還有很多寶寶或許會喜歡車子振動的感覺,有可能馬上就會睡著呢。

親子活動這樣玩:

處於這個時期的寶寶,頸椎還沒有完全發育好,因此沒有足夠的支撐力去支撐頭部。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適合以下和緩的運動,而且你的動作要比較輕柔才行。

•平衡

平衡遊戲1:媽媽抱著寶寶左右搖晃。

平衡遊戲2:將寶寶放在大浴巾中,左右搖晃。

平衡遊戲3:媽媽屈膝,背靠床坐好,讓寶寶兩腳分開,坐在媽媽的腳背上,寶寶的胸部貼著媽媽的小腿,媽媽將小腿慢慢地提起、放下。

•滑滑梯

媽媽坐在地上或床上,屈膝,把自己的小腿當作是滑梯,讓寶寶從膝蓋下方慢慢下滑。注意:手一定要護著寶寶,尤其是頸部。這個遊戲既可增強寶寶的平衡感,又可增強空間感知覺。

TIPS:這個遊戲十分有趣,也適合大一點的寶寶。對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你可以坐在椅子上,讓整個腿伸直,使滑梯的長度變長、傾斜度變大,讓寶寶玩。

月齡:4~8

  標準:

4~5個月 頭部可以完全抬起來。仰睡時,自己扭動身體左右來回翻動。能握住撥浪鼓。

5~6個月 頭不下垂。拉他的手能坐。站立在大人膝蓋上會有力地蹦跳。會以仰躺的姿勢挪動身體,伸手去抓遠處的東西,並放入口中。有些寶寶已會翻身。

6~7個月 能在不需要支援的情況下坐一會兒。會自己吃餅乾,握住玩具不被拿走。

7~8個月 會坐了。能靠腹部支撐爬行。會雙手玩積木、撕報紙或用手指抓、扔東西等。

Q:我的兒子四個月大了,他很喜歡坐,請問長時間如此對他的骨骼發育是否有影響?

A:四個月的寶寶還不宜久坐。嬰兒骨組織中的水分和有機物較多,無機鹽較少,因而骨骼的硬度小,韌性大,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彎曲變形。而且這個年齡的寶寶體內起固定骨關節作用的韌帶、肌肉比較薄弱,如果爸媽讓寶寶過早地學坐或坐的時間太長,就容易導致寶寶脊柱變形。

Q:我們家的寶寶正常嗎?六個月了還不會翻身。

A:原因除了寶寶有個體差異,可能發育較晚,還可能是:

1、體重過重。

無論有些爸媽怎麼搗騰,寶寶就是不願意動。這原因很簡單,現在生活水平好了,寶寶體重資料大,不堪重負。別擔心,媽媽們努努力,多試著做幾次翻身操就會成功的。

2、體弱缺鈣。

肌肉和骨骼是動力的源泉。翻身對於寶寶來說也需要力氣,如果肌肉無力、骨骼缺鈣,寶寶就會覺得運動困難了。細心的爸媽可以發現寶寶是不是營養不良,如果沒有把握,也可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營養狀況。

3、衣服束縛。

寶寶如果穿多了,想動也動不了。買一些寬鬆、柔軟、有伸縮性、吸汗透氣的棉製品或絨製品等。寶寶在舒適、輕鬆的感覺中才有運動的慾望。衣服最好方便穿脫,不要有釦子、裝飾物。不要買人造纖維衣服。

4、心理障礙。

如果寶寶有關於翻身的不愉快記憶,也許他就沒有翻身的積極性了。這些不愉快的記憶也許是手臂被壓住了,或者是哪裡扭痛,也許是爸媽在幫助他們練習時動作粗魯。

Q:有沒有特別針對學爬期寶寶設計的,可以在家裡輕鬆操作的遊戲?

A:俗話說:七坐八爬。8個月的寶寶就開始學習爬行了,爬行是寶寶身體和智慧發展的重要階段,不容忽視。這一時期的練習和訓練尤其重要:

爬爬遊戲1:讓寶寶趴在地上或床上,媽媽用一手勾住寶寶的腹部,幫助寶寶前後爬行,此遊戲有利於增強寶寶的四肢支撐能力。

爬爬遊戲2:將枕頭、棉被、抱枕等在床上堆成高高低低的小山,讓寶寶在上面爬行。

爬爬遊戲3:媽媽坐在椅子上或床上,讓寶寶用手和腿,慢慢地爬到媽媽的身上。

TIPS:爬爬遊戲1比較適合還不太會爬的寶寶,爬爬遊戲2、3比較適合已經會爬的寶寶。

Q:媽媽們如何幫助4個月的寶寶做運動?

A:四個月寶寶的運動能力包含了抬頭大動作和用手抓的精細動作,將為翻滾和抓拿做準備。今天就教媽媽們兩節運動操:

•第一節:小狗趴式

這是鍛鍊寶寶上身和抬頭的方法,即經常讓寶寶像只小狗一樣趴著:雙手著地放在胸前,胸部和頭抬起。這樣趴著鍛鍊他的頸部、背部、上肢的力量,時間可以控制在15~30分鐘。

為了未來兩個月裡寶寶的翻身和爬行做準備,這個時期要著重訓練的是寶寶的脖子和上肢的肌肉,鍛鍊他的支撐力量。因為寶寶的大動作是從上往下發育的,就像新生兒首先會吃奶,脖子會轉動,然後下身才會運動,所以鍛鍊也要從上身開始。

•第二節:蹦蹦跳跳式

當然現在不是讓他自己蹦跳,而是要爸媽雙手扶住寶寶腋下,把寶寶舉起又放下,讓寶寶體驗直立時雙腿著地的感覺。要注意的是大人不要放手,不要讓寶寶的腳承受太重的壓力,更不要讓他早早地學步,以免寶寶的腿腳變形。

Q:寶寶6個月了,偏瘦,現在不會坐,連爬也不會,只會躺在床上,是因為肌肉很弱的關係嗎?

A:不用擔心,讓寶寶運動只會更加瘦小。到了6個月還不會坐的寶寶有很多,即便不會爬,爸媽也不用過分擔心,而是應該去讓寶寶感受運動的樂趣。

親子活動這樣玩:

•浴巾滑梯

爸媽各拿著大浴巾的一頭,將寶寶放在大浴巾中,提高浴巾的一頭,讓寶寶在浴巾中體驗下滑的感覺。這個遊戲有利於增強寶寶的前庭感、觸覺、空間感知覺。

•碰一碰,我們是好朋友

此遊戲很簡單,就是讓寶寶的左手碰右腳,讓寶寶的右手碰左腳,或者雙手同時碰雙腳,在遊戲時,你可以跟寶寶說:“我們的手和腳是好朋友,一起來碰碰!”這個遊戲有利於提高寶寶手腿的協調性。

月齡:8~12

  標準:

8~9個月 可以扶著東西站起來。坐得安穩。已經可以四肢爬行。

9~10個月 手指漸漸靈活,坐著時雙手能同時握住兩個玩具。

10~11個月 開始扶著東西走路。會拿積木等小東西。

11~12個月 扶著走的速度增快了,會拿杯子喝水。

Q:同事的寶寶偶然被醫生診斷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而他們在之前卻一點不知道。請問如何才能早期發現嬰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A: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若在1歲以內能明確診斷並治療,絕大多數能治癒。爸媽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初查:

1. 看紋路:髖關節脫位時,大腿、小腿與對側不相稱,臀部寬,大腿根部(腹股溝)褶紋不對稱,患側短或消失。洗澡時,最方便查看了。

2. 彈出試驗:寶寶安靜時,使雙下肢伸直交叉,用向下、向外的直接壓力作用於大腿的長軸上,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時有彈出的感覺。

3. 外展試驗:輕柔地外展屈曲的髖關節以判斷股骨頭是否能復位或脫出。

如果發現以上異常的表現,應到寶寶醫院骨科檢查,以明確診斷,早期治療。

Q:寶寶爬久之後難免會磕壞這磨破那,而且寶寶的面板很稚嫩,沒爬多久就會發紅。有沒有什麼妙計可以防止這些情況發生呢?

A:首先,要給寶寶足夠並且是舒適的爬行空間,比如一張大床或是家裡擺設較少的房間。

爸媽可以在地板上鋪一塊毯子,也可用泡綿拼板為寶寶拼出一塊地方供他學爬用。其次,寶寶會爬後,探索欲會很強,會開始想辦法拿比較遠的東西,所以,只要是寶寶夠得到的地方,都必須儘量維持“空曠”。

Q:我的寶寶現在剛滿8個月,已經學會坐了,而且還很喜歡,不讓他坐他就哭,請問我可以讓寶寶多坐嗎?

A:嬰兒期是生長髮育最快的時期,這時如讓嬰兒坐的時間太長,對他們的生長髮育顯然是不利的。主要原因是小寶寶骨骼的硬度小,韌性大,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彎曲變形。加上這個年齡的寶寶體內起固定骨關節作用的韌帶、肌肉比較薄弱,如果爸媽讓寶寶過早地學坐或坐的時間太長,就容易導致寶寶脊柱變形。

因此,不應讓嬰兒過早、過久地坐。8個月大的寶寶大多學會爬行了,應該鼓勵寶寶練習爬行,使全身尤其是四肢的肌肉得到鍛鍊。

Q:鄰居家的寶寶才10個月,已經會走路了,我的寶寶與他差不多大,卻還沒有學會走路,請問是不是我家寶寶發育不好?

A:並非走路越早,寶寶就身體越健康,發育越好。寶寶是否能站立、走路,與其神經系統的發育、全身的協調、腿部力量的發育以及鍛鍊、營養等因素有關。每個寶寶站立和能獨立行走的時間也有差異。一般寶寶到生後11個月就可以站穩並扶著東西走路了。如果不顧寶寶的具體情況,過早讓他學走路,對寶寶的腿部發育是有害的,甚至會導致骨骼發育畸形。

但如果寶寶到15個月仍然不能走路,就要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神經或運動系統異常。

Q:寶寶10個月大,總是喜歡在地上爬來爬去,但我家地板鋪的是瓷磚,不知對寶寶有沒有影響?

A:寶寶愛爬是件好事,這對於他的身心發展大有幫助,爸媽應該給他提供這個環境。一般,夏季天熱時,寶寶短時間在地上爬爬不會得關節炎,但也要注意時間不能過長。其他時候最好是鋪上地毯,以免冰冷的地板使寶寶著涼。此外,爸媽還要注意衛生和安全,地板要乾淨,以免寶寶接觸到不衛生的東西而生病;在寶寶活動的範圍之內不要有尖銳的物品,以免發生意外的傷害。

Q:寶寶快1歲了,我發現他的小腿彎彎的,將來走路會不會跛?

A:這種情況大多還是正常的生理性彎曲。1歲以內的寶寶,小腿內側的肌肉較薄,而小腿外側的肌肉則較厚,因而兩條腿看起來好像是O型(9個月以內的寶寶尤為突出),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有的1歲左右的寶寶,剛學走路,下肢不能很好地負重,也會造成暫時小腿彎曲,到2~3歲時可自行糾正。

Q:我想提前讓寶寶學會走路,可以嗎?

A:不要過早讓寶寶學走。如果在寶寶站都站不穩,兩腳還不能支撐身體重量的時候,就想讓其走,容易壓迫腿的發育形成X形腿或O型腿。為了安全,媽媽最好先鍛鍊寶寶腿部肌肉,常練習蹲和站,增強腿部力量。

Q:學步車究竟好不好用?

A:最好不要使用學步車。學步車減少了寶寶體驗在摔跤中學會走路的自豪感,同時把寶寶束縛在狹小的學步車裡,限制了自由活動空間。而且還增加了寶寶學步的危險性。一些爸媽常將寶寶擱置在學步車中,就去忙其他的事情,容易使寶寶發生意外。

親子活動這樣玩:

•我是小飛機

媽媽躺在床上或者地上,將雙腿伸直,讓寶寶仰臥在媽媽的大腿上(即後背貼在媽媽的大腿上),然後讓寶寶的手臂儘量往後伸展。這個遊戲有利於鍛鍊寶寶的腹、背肌肉以及肌耐力,為寶寶的爬行做準備。

•我是小球手

抓東西、拿東西的動作可促進寶寶手部的小肌肉運動。讓寶寶在地上或床上坐著,然後你滾一個球給他,讓他去抓這個球,可訓練他的手眼協調能力。

TIPS:有時,當寶寶抓住一個球后,你不妨再滾一個球給他,看看他會如何反應:是放掉先前抓的球呢,還是用另一隻手去抓第二個球。

•雙人騎車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著,手拉手、腳對腳,手和腳對應做踩踏自行車的動作。此遊戲適合稍大一點的寶寶,有助於寶寶的四肢協調發展。

月齡:12~18

  標準:

12~15個月 動作:大多能獨自行走。有些寶寶步伐漸漸穩定,開始會小跑步。也有比較晚才開始走路的,只要在18個月之前會走就可以了。能爬樓梯、滑滑梯、追著球玩耍、和媽媽一起玩追逐遊戲等。

視力:追逐上下移動的東西。會一邊走向玩具,一邊望著身旁媽媽的表情。懂得顏色的差異,不限於醒目的顏色,能辨別各種顏色。

15~18個月 動作:絕大多數寶寶能在18個月前學會走路。能自己脫掉外套,會自己吃飯。以步行為主,還能夠跑步、後退、上下樓梯等。

Q:寶寶現在15個月大,很好動,在活動時經常能聽見他膝關節和踝關節有咔咔的響聲,請問這是為什麼?是不是寶寶的骨骼有問題?

A:這種情況多半是膝關節內的脂肪墊在活動時移動發出的聲音。你可以多觀察寶寶,如果寶寶活動沒有受到影響、發育較好,平時也不叫痛,可不必擔心。實在不放心的話,可以到兒外科檢查一下,醫生建議的話可以拍X光片,如果都沒有問題,就可以放心了。

Q:我的寶寶1歲了,走起路來腿總覺得有點羅圈,我很想知道他的腿是不是O形腿?

A:羅圈腿即O形腿,腳跟併攏時兩膝間隔較大,使人感到小腿彎得很厲害。與O形腿相對應的X形腿是指寶寶兩膝靠攏站立時;兩腳的腳後跟依然分得很開的腿形,如將雙踝靠攏,則兩膝就會前後重合起來。這兩種腿形大部分不用治,會自然長直。1~2歲時O形腿較多,2歲以後則X形腿多些。若程度嚴重,則應請整形外科醫生採用按摩或矯正器具治療。不管是O形腿,還是X形腿,只要走路時容易絆倒或當站在難站的地方肌肉緊張而經常腳痛,就應去看整形醫生。

Q:我女兒15個月大,她走路有點內八字,我想帶她去看醫生,但有人說該看骨科,有人說要看復健科,究竟我應該找哪一科才對呢?

A:十五個月大的寶寶走路尚在摸索期,如果您的寶寶僅有一點點的內八字,不妨再觀察一兩個月看看,如果情況還是沒有好轉,再考慮就醫。

原則上來說,這方面的問題,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先看醫學中心的寶寶骨科,再看寶寶復健科。否則的話,看寶寶復健科即可。

Q:媽媽自查寶寶是否患了佝僂病的方法是什麼?

A:爸媽在進行自查時,如果將寶寶的兩踝關節併攏,而兩膝關節不能併攏,兩膝之間的空隙在3釐米以上,那就可能是佝僂病的表現,應該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Q:我的寶寶已經1歲,會走路了,但我總覺得他的大腿和胳膊摸起來都軟軟的,不結實,請問該如何改善?

A:不用擔心,1歲的寶寶肌肉當然不會太硬,因為他們活動量不大,剛剛會走。寶寶的營養要均衡,不能偏食,魚、肉、蛋、蔬菜、水果都要吃。另外,可以多增加戶外活動,讓寶寶得到鍛鍊。

Q:我女兒走路時,跌跌撞撞的,我很怕她會摔倒,有什麼方法?寶寶會走路了,吃的方面有什麼講究?

A:可以給寶寶穿一件鬆緊可調節的揹帶裝,這樣在寶寶跌倒的時候,媽媽可立即保護他,另外寶寶衣服不要穿得太多,不便於行動。

多吃富含纖維的食品。蛋白質的攝入每天大約需23克,保證學走路的熱量需求。

Q:寶寶在家裡練習站和走,一定要穿襪子嗎?可以在軟床上面學嗎?

A:學走路初期最好光腳。這樣可以讓寶寶的腳掌更多地接觸地面,不至於滑倒,也增強各種感覺功能的刺激。在軟軟的床上學走對寶寶不好。在冬天或者去室外的話,可以給寶寶穿寬鬆軟質的鞋襪。當寶寶開始獨立邁步時就得穿鞋了,鞋子應比腳大一指距離。

親子活動這樣玩:

•學步遊戲

1歲左右寶寶開始學步了。這個時期,你不妨和寶寶面對面、手牽手,讓他的小腳踩在你的大腳上,帶著他前後、左右地慢慢走,以幫助他學會走路。

•我是小青蛙

這個時期的寶寶不會跳,但這個遊戲可以讓他體驗跳的感覺:增強彈跳力的同時,腿部的肌力、肌耐力也得到了鍛鍊。媽媽坐在椅子上,雙手抱著寶寶,把他的雙腿放在你的大腿上,然後你的腳跟有節奏地抬起、放下,寶寶就可以感受跳躍的感覺。你還可以同時念兒歌:“我是小青蛙,我愛跳、跳。”這個遊戲十分好玩,寶寶一定會喜歡。

月齡:18~24

  標準:

18個月~24個月 動作:手指變得靈活、有力。能併攏雙腳從階梯上跳下來,能不用手扶上下樓梯。能踢球。

24個月+ 動作:手指靈活到會用鉛筆或蠟筆畫圓圈和曲線,會揉捏粘土。能從地板上拾起一個物體而不跌倒,並能奔跑和向後走,還可爬到高處、跨越物品、從高處跳下來等。

Q:身體運動方面比較擅長的寶寶,會有哪些表現?

A:具有身體運動智慧優勢的寶寶,從小就可以觀察出來。具有身體運動智慧優勢的寶寶通常具有以下的特點:

1、 寶寶喜歡玩手、玩腳、動來動去,愛搖晃。

2、 再大一點,他特別喜歡伸手拿東西、抓取東西的力氣很大。

3、 學爬行和走路都比同年齡寶寶時間早。

4、 喜歡爬高爬低,重複同樣的動作,比如:把東西丟在地上,再撿起來。

5、 每天的活動量大,對於外界的反應快、動作靈活。

Q:我的寶寶很調皮,喜歡戶外活動,而且經常跌倒。請問,如果寶寶跌倒,怎樣處理才是正確的?

A:寶寶跌倒以後,爸媽要先看看寶寶跌在什麼部位,該部位能否活動,然後再做處理。如果只是表皮或軟組織受傷,可將面板擦破部位用清水洗淨,塗以紅藥水或消毒軟膏,以消毒紗布及繃帶裹好。如果有骨折徵象,應去醫院檢查。如果傷及頭部,即使面板並未摔破,腫包也不明顯,仍應注意,需觀察一個星期左右,在這期間如果出現嘔吐或抽搐,必須送醫院看腦外科。如果跌倒當時就昏迷不醒或出現臉色異常蒼白、眼瞳孔左右大小不等,應立即急送醫院腦外科。

Q:我女兒快2歲了,最近發現她在躺著時雙腿有不自主的、不停止的蹬動現象,蹬動時寶寶表現很用力,但不哭鬧。有的大夫講是雙腿交叉綜合症,有的講是癲癇,請問到底是什麼病?如何治療?

A:這是一個習慣叉腿動作,不需要藥物治療,在她發作的時候轉移其注意力,不要有過激的語言和行為。另外還要注意外陰部的清潔。

Q:我的寶寶很好動,有時在瘋玩的過程中會抽筋,請問我該怎麼辦?

A:由活動引起抽筋的原因是因為出汗過度引起缺鹽造成的,所以在鍛鍊前讓寶寶多飲些水或者淡鹽水,可以預防抽筋。一旦發生抽筋,爸媽可以幫寶寶按摩或牽拉受累的肌肉,以減輕寶寶的疼痛。反覆牽拉,一直到症狀緩解。抽筋緩解後,如果仍有疼痛,可在區域性使用熱水袋或熱毛巾,或者讓寶寶洗熱水澡。此外,重複性運動或躺坐姿勢不良也會引起抽筋。血液中缺鈣也可引起肌肉複發性或長期性的抽筋。

如果抽筋持續發生,而且原因不明,應該帶寶寶去醫院作檢查。

Q:寶寶現在2歲,是扁平足,請問是否需要作手術矯正?

A:寶寶在2~3歲間有扁平足是正常現象。大多數寶寶在6~7歲後開始恢復,10歲左右就能完全消失。也有些寶寶,這種情況會一直延續下去,但沒有什麼危害。只有極少數情況下,存在骨骼或關節異常,引起腿的疼痛、僵硬或是乏力,可能需要動手術矯正。為此感到擔心的爸媽可以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醫生會對腳進行外觀、可動性和負重能力等檢查。如果一切正常,寶寶則無需任何治療。但如果有潛在的疾病,那麼醫生要對寶寶進行治療。

Q:寶寶喜歡攀爬,看到比她高的都要往上爬,被我看到都會制止,這太危險了!該怎麼做才能讓她不再有興趣攀爬這些物體?

A:說到攀爬,爸媽都會不放心,然而,這卻是大多數寶寶都喜歡的。或許你認為制止這些事情可以避免一些危險的發生,但寶寶自我概念的形成、人格的成長,卻都是建立在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的。寶寶或許會跌下來,那是因為她的自信心和練習還不夠的關係,因為寶寶也一樣有求安全的本能,在攀爬的過程中,她的前庭平衡系統、筋肉關節系統會隨時將訊息傳送到大腦,大腦也會做出正確的判斷,指揮手腳、身體採取必要的姿勢和動作。所以,放開點吧,爸媽不該阻止寶寶,反應該鼓勵和幫助她去完成攀爬。

親子活動這樣玩:

•跨圈圈

在地上畫許多直徑大約40釐米的小圓圈,圓與圓之間間隔10釐米左右,然後,你可以和寶寶一起來跨圈圈,告訴寶寶:“要大步大步地走,走在圓圈裡面,不可以踩到線哦!”像這樣練習跨步走,是在為跳遠做預備練習。

•金雞獨立

想必爸媽都很熟悉金雞獨立這個姿勢吧?爸媽可以先給寶寶做個示範,然後讓寶寶也來試試,時間可以從1秒、2秒……漸漸延長。

也可以叫寶寶雙手扶著牆壁,舉起一隻腳站立,時間在5秒鐘以上,試試看吧。

TAG標籤:發育 寶寶 動作 24M 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