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3-6歲/學齡前教育/列表

當孩子甩出這幾句“狠話”,如何接招?

當全職媽媽有5年多了,一直在觀察琢磨孩子發脾氣的常用“招式”,在此分享一些小心得:

1、我討厭你!

說這句話說明孩子感覺到跟你“談判”已處於下風,他只能使出渾身解數“降服”你。

記得之前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外出遊玩,剛到景點,猴爸就被他們纏著要買零食。猴爸開始也會說一些 零食有何壞處之類的話,可是被兩猴一哭二鬧丟出一句“爸爸,我討厭你!”不到5分鐘,猴爸就已繳械投降,乖乖拖著他倆走進商店買零食了。

他的“無能”遭到我翻白眼:平時的英明神武都哪去了?

只見他一臉無奈皺著眉頭回:“他們鬧啊,我褲子都快被他們拉扯掉了,在大庭廣眾之下,我還能怎樣 ?”

好吧,還是面子重要!但是死要面子能教好孩子嗎?

沒有原則地妥協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到最後不是把自己逼瘋原地“爆炸”,就是把孩子 推到任性妄為的懸崖。

記得那次桐路過一家玩具店,又吵著買水槍(家裡已經有好幾支了),我認真地跟他說:“家裡有,我 們現在馬上回去玩,好嗎?”

他心思都在那支水槍上,估計也聽不見我說話,只知道說:“我就要買,我就要買!”

我把他抱起快步往前走出玩具店十幾米遠,他大哭然後拼命拍我的手,我把他放下,他就在地上坐著哭 不走了。

我蹲下來幫他擦眼淚,小聲說:“家裡的小水槍在等你呢,我們快點回去,好不好?”

他仍然用哭鬧錶示不滿。

看到孩子哭,路人都會好心地問“這孩子怎麼當街哭鬧啊......”

我客氣地笑笑也不想搭理,依然旁若無人地幫他擦著眼淚,終於他的哭聲漸漸變小了,願意牽著我的手回家。

理解並不代表贊同,孩子有時就喜歡在我們面前不斷“試錯”,這時我們的態度極有可能成為他日 後行事參照的標準。

一句“討厭你”是孩子情感的宣洩口,也是孩子丟擲的問答題,我們能泰然處之嗎?

2、你根本不愛我!

當孩子甩出這幾句“狠話”,如何接招?

這幾年來,看過一些育兒書和文章,也常常對比反省自己。越是學習越能發現不足,比如在“二孩相處的問題上”仍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那天兩猴子一起玩玩具,3歲的桐弟弟開始小調皮,搶了7歲琪姐姐的玩具就跑,琪姐不肯罷休,追上他 狠狠地打了兩下。

桐弟哇哇大哭:“媽媽說過,不能動手打人的!”

只見他邊哭邊走過來我身邊求抱抱。

我抱抱他安慰:“是的,不能動手打人的,可是你拿了姐姐的玩具,也有不對啊。”

琪姐開始嚷嚷:“是他先拿我的玩具,哼!他先不對!你每次都這樣抱他,你根本不愛我!”

“你每次都這樣”這幾個字深深地刺痛了我,是啊,為什麼姐姐總要動手打弟弟呢?為什麼不能好好說 ?原來是每次他們打完架,我都會先哄弟弟,而這幕在姐姐心中種下了“仇恨”的小種子。

聽琪姐這麼說,我把她一起也抱在懷裡,兩個小傢伙長大了些,都差點把我“壓倒”了。

我輕輕跟他們說:“你們都是媽媽的寶貝,媽媽都愛你們,但很多時候,我兼顧不到,如果做得不好, 請告訴我。”

後來,琪姐常常會成為我的“小老師”,在我們家裡,我不再說“你是姐姐,希望你懂事”,而是說: “這件事發生到你身上,你有什麼感受,想怎麼辦?”

“你根本不愛我!”在成人世界裡等同於“我付出了那麼多,你不領情而且沒有反應”,而在孩子的世界 裡,可能就是一句簡單的:“謝謝你!有你真好!”甚至是一個簡單的擁抱。

3、我幹嘛要聽你的!

當孩子甩出這幾句“狠話”,如何接招? 第2張

那天見琪姐的字稍有退步,在晚上陪讀時,我特意觀察了下她的坐姿和握筆姿勢,發現都有點問題。

我當時指出來,她馬上改正,可不到10分鐘又恢復了錯誤姿勢。

我又指正,並且嚴厲告訴她:“姿勢不對,字就寫不好。”

她有點不耐煩地說:“我幹嘛要聽你的!你的字也不好啊。”

我一時無言以對。

自己做不到的,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呢?難道父母就有這項特權?

我換了語氣:“對,媽媽就因為當年沒注意姿勢,現在後悔都來不及了。為什麼現在老師和媽媽都強調 你們的寫字看書姿勢,因為這還關係到視力問題。”

我頓了頓接著說:“媽媽可不希望看到你在這麼漂亮的眼睛上架一幅笨重的眼鏡,你說呢?”

每個小女孩都追求漂亮,所以這個話比較受用。

當聽到孩子說“我幹嘛要聽你的!”請冷靜幾分鐘,想想是不是自己管太多了又或者是教育的方法不對 ,沒有人願意聽意見,不如換作建議,如何?

4、這麼多作業,我想死!

當孩子甩出這幾句“狠話”,如何接招? 第3張

臨近期會考試,作業漸漸多了起來,有一天琪姐帶回了幾張試卷。

晚飯後她開始唉聲嘆氣地說:“這麼多作業,我想死!”

我頭一次聽她這麼抱怨,再加上之前看過的報道(比如某小孩因為作業沒做完遭到父母痛罵後選擇 跳樓等等)不免擔心。

先安慰她:“累了我們就休息一下,今晚實在寫不完,我們就跟老師提出來,明天再寫。”

她說:“不行的!老師會批評的。”

我繼續:“那我幫你寫一些,我願意跟你一起受批評,媽媽可不想作業“害死”你。”

她哈哈大笑,頓時來勁了,把試卷分了一些給我(我瞬間成了她的“同黨”)

見她情緒好轉,我緩了緩:“你先做著,我去幹完家務活就過來。”(我有點“小心機”)

我加緊速度做完家務,當再次走到她身邊,她已經把留給我的那部份作業也做完了。

一邊誇她速度真快,一邊看看她的努力成果!

這時她一臉輕鬆地說:“媽媽,我剛剛只是跟你開玩笑而已”(呵呵,我目的達到,但還想鞏固“效果”)

我秒變嚴肅告訴她:“以後不許開這類玩笑。死是怎樣的感覺?你想像一塊豆腐或者一個雞蛋掉在地上,頃刻間粉碎!還有一些人摔掉手腳的,那種疼可不僅僅是留點血那麼簡單。(我還配合了點動作,加深她理解)

你再想想我們還有很多事情沒做,比如想去踏浪踩沙,想環遊世界,你長大了還想當美術老師和音樂老 師.......在這些面前,那一點作業算什麼,只是鍛鍊下我們而已啦。什麼困難都會過去,而且媽媽都會陪在你身邊,沒什麼大不了的!”

我們常常忌諱談“生死”話題,認為那不吉利,但逃避能杜絕問題嗎?該談的時候還得談,未雨綢繆。

也許以後孩子還會放出不少的“狠話”,但相信只要我們堅定立場,控制好情緒,一定都能見招拆招 “逢凶化吉”,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