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1-3歲/幼兒教育/列表

實用!孩子無理取鬧,三招輕鬆解決

孩子兩三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經常無緣無故亂髮脾氣,故意搗亂,無理取鬧。

比如睡覺前吵著要吃糖、逛商場吵著要買這個那個玩具、在公眾場合大哭大鬧、不肯上學等等。這時候,無論是給他講道理,還是哄一般是沒有用的,他們根本聽不進去,依然我行我素。

在與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三招解決辦法:

第一招:及時迴應,適當共情

有時候,孩子明明知道自己不對,卻無理取鬧,其實是情緒的宣洩和表達,認清楚這一點後,我們就沒必要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跟著生氣,只需要及時迴應,肯定孩子的感受,並給予適當共情就好了。

暑假後開學的第一天,魯尼賴在床上不肯起床,說:“媽媽,我不想上學!”

我正想跟他講道理,轉眼意識到這只不過是他在表達感受,其實他很清楚今天必須上學,因為早在前幾天我就已經告訴過他了。於是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感受:“嗯,媽媽明白,放了這麼長時間的假,確實會不想上學。”

見我沒有責備,他又換了一種策略:“媽媽,我好像生病了,真的不能去上學。”我連忙問:“哪裡不舒服?”“好像發燒了,頭疼。”我知道他在說謊,卻不拆穿,配合著摸了一下他的頭,說:“嗯,可能是剛睡醒有點熱,一會就好了,起來上學吧。”

可他繼續鬧:“媽媽,我今天真的不想去上學!”我繼續保持冷靜:“是啊,我放假久了也不想去上班呢,我很理解你,但是今天一定要上學。你再躺2分鐘,我等會再過來叫你。”

就這樣,2分鐘後,他乖乖地起了床。

整個過程中,我都保持著冷靜,平和。

第一步是察覺到孩子情緒產生的原因,肯定孩子的感受。

第二步是換位思考,告訴孩子媽媽放假久了也不想上班,這讓孩子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

最後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後,我適可而止,堅定地告訴他一定要上學,不讓他繼續沉溺在不想上學的情緒中。這一步非常重要,最終促使他按時起床上了學。

大多數時候,共情無疑是建立良好溝通的第一利器,然而共情的度很難把握,一不小心就會過度。很多父母懂得共情,卻常常忘了要適可而止,結果共情變成了可憐孩子,導致問題沒有解決,孩子反而變本加厲,哭鬧得更加厲害。

一位媽媽曾經跟我說過一件類似的事:
一次,孩子不小心摔倒了,磕破了膝蓋,流了一點血,孩子哭了起來,這位媽媽立刻跑過去,因為剛看了育兒上說的共情的方法,她馬上用了起來,抱起孩子,使勁地幫他吹著傷口,不停地說道:“哦,寶寶受傷了,肯定很疼。媽媽愛你!真希望受傷的是媽媽~~~”
本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傷口,一會就不疼了,可是受到媽媽過度的關注,孩子愈發哭得厲害了!

共情不是同情,更不是憐憫。共情傳遞出來的資訊是:“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受了傷,這對你來說是很大的困難,但我會幫助你度過難關。”而憐憫傳遞出來的資訊則是:“你很可憐,你不應該遭受這些,我為你感到不公,我願意為你承擔痛苦。”

共情是就事論事的態度,而憐憫則是無原則地可憐人。

《孩子·挑戰》一書中說:孩子對大人的態度非常敏感,如果我們可憐孩子,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有自悲自憐的理由。當孩子自悲自憐的時候,他的痛苦就會加倍,因為這時他不用積極想辦法去面對自己的困境,而是越來越依賴於他人的憐憫,非要等人安撫才能好起來。

漸漸地,孩子越來越沒有勇氣自己解決問題。但周圍的人不可能個個像媽媽一樣安撫他,自己沒有勇氣解決問題,卻不能依賴別人的時候,他就會由自悲自憐轉為抱怨憤怒,形成一個錯誤的認識——“這個世界欠我的”,最後陷入悲慘的惡性迴圈。

實用!孩子無理取鬧,三招輕鬆解決

第二招:利用想象遊戲,轉移注意力

當共情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我們不妨試一下第二招:巧妙利用想象,與孩子進入假想遊戲,最後達到成功轉移注意力的目的。

魯尼3歲的時候,有天晚上,大家都要睡覺了,他卻吵著要吃糖。

我抱著他,首先給予共情:“嗯,寶貝,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想吃糖。”然後堅定地告訴他:“可是現在睡覺時間到了,睡覺前絕對不能吃糖,很容易蛀牙,你知道的。”可是他根本不聽,依然在我懷裡不斷地掙扎哭鬧。

我改變了策略,微笑著對他說:“寶貝,你想吃什麼味的糖?媽媽給你變出來。”孩子一聽,停止了哭泣,半信半疑地問:“真的嗎?我想要草莓味的!”我把雙手放在背後,嘴裡唸唸有詞:“天靈靈地靈靈~~~變~~~”然後雙手託著空氣,小心翼翼地放到孩子面前,說:“看,這是草莓味的水果糖,嚐嚐吧。”

就在孩子迷惑的時候,我先自己假裝“啊嗚”嚐了一口:“嗯,真好吃,真甜啊!你不想也嚐嚐嗎?”孩子開始明白我是在跟他玩遊戲,於是也配合地嚐了一口:“嗯,好甜!”“你還想要什麼味的?”“蘋果味,額~~~不不不,菠蘿味~~~”

就這樣,我一次又一次地給他變著各種口味、各種形狀的“糖果”。漸漸地,孩子已經忘了要吃糖的事,跟我一起進入歡樂的假想遊戲中。

李笑來老師在“得到”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談到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說:“當你遇到被鎖上的鎖頭時,別緊盯著鎖頭,要想到應該去別的地方找鑰匙。”

同樣的,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別隻想著怎麼讓孩子停止哭鬧。想辦法讓孩子開心起來,才是更好的辦法。因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個人不能既開心又難過,在孩子哭鬧時用另一件事讓孩子開心起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假想遊戲尤其適合用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時候,但是不能濫用。父母要注意審時度勢,判斷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是符合孩子年齡特點或當時環境的要求,不妨儘量滿足孩子。

比如有一次,我們去公園玩,發現一個沙坑,好多小朋友在裡面玩,可是我們沒帶任何工具,正好旁邊有人擺攤賣,魯尼便說要買。爸爸不同意,說家裡已經有好多了,眼看孩子就要哭鬧,我急忙買了一套沙灘玩具,拉著孩子走進沙坑玩了起來。

當時我是這麼想的:既然出來玩,大家就要開開心心的,如果孩子因為這事哭鬧起來,那大家都不開心,再說孩子的要求並非不合理,看到別的小朋友在沙坑裡玩得那麼開心,誰不心動呢?

與其在孩子哭鬧後花精力去哄,不如及時滿足他的需求。

其實,就算是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比如睡覺前要吃糖果、冬天要吃冰激凌、非節日卻要買禮物等等,在我們能承受、孩子不受傷害的前提下,偶爾滿足一下孩子,表示一下寵愛,也未嘗不可。

實用!孩子無理取鬧,三招輕鬆解決 第2張

第三招:冷處理,不理睬,讓其盡情發洩

通常,我們大人身體疲憊、心情不好的時候,根本沒有辦法再去照顧孩子的情緒。這時候,如果孩子無理取鬧,不妨採取冷處理的辦法,不去理睬孩子,自己該幹嘛就幹嘛。

一個週末的中午,我又累又困,想要睡個午覺,可是孩子卻不停地吵著要我陪他玩。我根本沒有精力去耐心哄他,於是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假裝睡著了,任由他在地上打滾哭鬧。由於當時真的太困,我不知不覺真的睡著了,等我醒來,發現他也在我旁邊睡著了。

採取冷處理、不理睬態度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以暴制暴,否則就會適得其反,自己生了氣還傷了孩子。如果孩子是在公眾場合大哭大鬧,最好先把他帶離現場,再採取冷處理的方式。

有的時候,孩子的哭鬧是為了引起大人的關注,這時我們採取不理睬的態度,他就會覺得沒意思,停止哭鬧。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非常有趣的視訊:一個大概兩歲的嬰兒,走著走著不小心摔倒了,正想哭的時候,卻發現周圍沒有人,於是沒有哭泣,自己站了起來。

他看到媽媽在走廊裡,於是晃晃悠悠地走過去,假裝摔了一跤,哭了起來,可是媽媽沒管他,走進了廚房,於是他又走到了廚房門口,故技重施,假裝摔了一跤,哭了起來,可是媽媽還是沒管他,只顧著自己忙活。

最後,這個嬰兒放棄了,不再企圖引起媽媽的注意,走回客廳自己玩了起來。

面對孩子的哭鬧,當我們不予理睬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有權利發洩自己的情緒,你也有能力自己處理這種情緒。

讓孩子在哭鬧中自我療愈,其實對他的心理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

我有一位朋友,性格樂觀開朗,脾氣也特別好,對人對事很溫和。

我問她是怎麼做到的,她說:“我現在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要特別感謝我的爺爺。小時候爺爺奶奶帶我,每次我不開心、大哭大鬧的時候,爺爺都會把我抱進房間裡,任由我在地上打滾撒潑,盡情哭個夠,他就平靜地坐在旁邊,等我哭完,從來不責備我。

我長大後才漸漸明白,能夠在爺爺的寬容和理解中盡情地發洩,然後自我平靜,我才能有現在處變不驚的能力。如果這個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人無條件地包容你、愛你,相信你的脾氣也會很好。”

總結

當孩子無理取鬧時,我們可以採取三招解決辦法:

第一招:及時迴應,適當共情;

第二招:利用想象遊戲,轉移注意力;

第三招:冷處理,不理睬,讓其盡情發洩。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哪一招,都要求父母要保持冷靜平和的態度。

至於採用哪一招更管用,就要根據孩子的特點、當時的情景、自己的心情靈活使用,有時候可能一個招數就管用,有時候卻需要同時用到這幾個招數,有時候,隨著孩子的成長和變化,也許這些招數都不管用了。

做父母,難免要不斷地與孩子“鬥智鬥勇”,招數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父母真正愛孩子,願意為孩子付出耐心和時間,去深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看見孩子的需求,俯下身來,認真地感受和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