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1-3歲/幼兒教育/列表

[教育心理]為什麼偶然說謊的孩子會更願意說謊?

假裝遊戲是兒童非常重要的遊戲方式,對他們的認知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通常假裝遊戲在學齡前期達到頂峰,到學齡期逐漸減少。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大,特別是到了學前期,多數兒童雖然仍然會玩假裝遊戲,但次數明顯減少。那麼,學前兒童的“說謊”行為是因為假裝遊戲導致的嗎?

雖然,多數兒童都玩過“假裝遊戲”,又或者可能從其他人那裡學會“說謊”,但只有少數兒童會有“說謊”的習慣。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請看下面的例子之間有什麼相同點。

兒童發現,說謊可以免受懲罰,所以每次遇到麻煩,他都會說謊,以免陷入麻煩。

學生髮現,如果自己在座位上安靜地做作業,老師就不會責罵自己,所以他就安靜地學習,以避免老師訓斥。

兒童發現,如果自己講信用,保守朋友的祕密,就不會失去朋友。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理論,雖然上述行為的目的和結果不同,但都是一種負強化。

負強化是指某一行為更可能出現是因為學生想避免或逃避某一不愉快的事件。

[教育心理]為什麼偶然說謊的孩子會更願意說謊?

比如,一些學教育心理學的大學生髮現,如果他們合上筆記本,看教室後面的鐘,教授就會停止授課。所以,他們開始每天提前一點把書收好,他們知道把書收起來就可以讓老師提前下課。

根據這一觀點,受到負強化的影響,有些兒童會“說謊”,是因為他們想避免父母或老師的懲罰。

“嗨寶寶育兒”(微信ID:hiangel_cn)認為,雖然導致兒童說謊行為原因很多,但有時由於父母或老師的錯誤教育方式,很多時候,不僅沒有制止這一行為,反而會起負作用。

比如,不當的懲罰就可能導致“說謊”。有些父母或老師習慣用訓斥、責備甚至是打罵的方式,兒童有時為了避免受到懲罰,就可能會持續“說謊”。

而且,一旦停止懲罰,懲罰的效果一般不能持久,特別是當父母或老師的懲罰只告訴孩子什麼不能做,比如,不允許說謊;但卻沒有告訴他該怎麼做,比如,當犯錯誤時,應該主動承認錯誤,這樣才是好孩子。

所以,父母或老師在面對孩子“說謊”行為時,一定不能立即表現出極大的憤怒,馬上進行懲罰,而應該保持清醒,在適當責備的同時,瞭解孩子“說謊”的真實原因,並告訴他父母對他的期望,比如,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更受歡迎;同時讓他知道,在面對他認為該“說謊”的行為時,應該怎麼處理。

“嗨寶寶育兒”(微信ID:hiangel_cn)認為,避免因不當懲罰導致說謊行為時,要遵循下列原則:

1給出清晰的要求和規則。讓孩子知道對他的期望,比如,做誠實的孩子而不是做說謊的孩子。
2給予的懲罰要公平一致。不能有些時候,對孩子說謊行為視而不見;有時,又過於嚴厲。3懲罰要嚴格而不帶情緒。父母的目的是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為,而不是羞辱孩子,比如,都是和你爸爸(媽媽)學的壞習慣。4有時鼓勵比懲罰更有效。當兒童表現出誠實的行為時,要立即給予強化,讓孩子體會到誠實會受到表揚,而說謊會被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