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早教/學前教案/列表

有了二寶後,你最不應該跟大寶說的五句話

哥哥和妹妹在臥室玩毛絨玩具大戰,倆人笑聲不斷,大人想湊過去看一下,哥哥趕緊把門關上,好像這是他們倆之間的小祕密(說實話,媽媽這時是有一點點失落的);

五分鐘後,忽然傳來妹妹哇哇的哭聲,忙跑過去看,原來是哥哥不小心砸疼了妹妹,正在給妹妹道歉;

一分鐘後,毛絨玩具大戰繼續,歡快的笑聲再次傳來。

從妹妹出生到現在,將近五年的手足時光中,兄妹倆之間呈現過無數溫馨美好的畫面,也發生過無數大大小小的紛爭,這就是我看到的真實的手足,他們有合作,有衝突,沒有永恆的“相親相愛”,也沒有永遠的“敵意和仇視”,更多的情境是,前一分鐘你爭我搶,後一分鐘破涕為笑。

有了二寶後,你最不應該跟大寶說的五句話

當孩子們之間發生小小衝突和不快的時候,有時候我們不經意間會習慣用父輩常用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包括我們脫口而出對孩子說的話,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甚至傷害。下面這五句話,是很多家長對大寶常說但卻有害而無益的:

第一句話:“你是哥哥/姐姐,怎麼就不知道讓著弟弟/妹妹呢?”

當兩個孩子發生衝突時,許多家長尤其是老人會不問事情原委,直接批評大寶不懂得禮讓二寶。

“大的要讓著小的”,這一傳統觀念在我們的父輩那裡很盛行,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對大寶這樣講,大寶肯定會覺得很委屈。比如,有時候妹妹會有意無意地破壞哥哥費半天工夫做好的樂高作品,哥哥就很生氣地凶妹妹,妹妹一般就會到父母這裡來哭訴。而這時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批評哥哥,不僅不能減少兩個孩子之間的衝突,反而可能增加更多潛在衝突。因為當哥哥感到父母總是偏袒妹妹時,就會增加對妹妹的敵意;而對妹妹而言,當她覺得父母可以充當她的保護傘時,就可能學會用“告狀”等方法來“要挾”哥哥,而沒有機會學習用恰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那麼,父母可以怎麼說,效果會更好呢?(比如孩子之間爭搶玩具)

“玩具只有一個,你們倆可以一起想想辦法,看是不是可以想到一個好主意,兩個人都可以玩。”

孩子們可能會輪流玩,或者石頭剪刀布來決定誰先玩,等等,父母不用擔心,孩子們都是很有智慧的,他們一定能想出兩個人都接受的辦法。

其實,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正是他們學習人際相處的好機會,通常情況下,大人越少干預越好,把解決衝突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他們不僅能夠學會解決矛盾,更能學會分享和合作。

第二句話:“你為什麼不願意跟弟弟/妹妹分享?你怎麼這麼自私自利呢?”

一個朋友苦惱地跟我說,她家六歲的哥哥不讓兩歲的弟弟玩自己小時候的玩具,她認為大寶太自私,也不理解為什麼自己苦口婆心的道德教育沒有一點用。大寶不願意與弟弟/妹妹分享自己的東西,真的是大寶自私自利嗎?

有了二寶後,你最不應該跟大寶說的五句話 第2張

其實,從最初幾年獨享父母的愛,到有了弟弟妹妹後,與另外一個人共享父母的愛,大寶難免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不願意與二寶分享自己的東西,一方面是大寶想維護自己獨享的權利,另一方面也是嫉妒二寶的表現。

那麼,父母可以怎麼說,效果會更好呢?

“寶貝,這個東西是你的,如果你現在不願意給弟弟/妹妹玩,也沒關係,我們尊重你的決定。”

當大寶不願意分享時,父母切記強迫孩子分享,甚至給孩子貼上“自私自利”的標籤。父母要尊重大寶對自己物品的所有權,並且鼓勵二寶與大寶一起玩耍,在打打鬧鬧中倆寶的感情日益加深,大寶就會越來越願意主動分享。

第三句話:“你已經這麼大了,怎麼還表現得像個小寶寶?”

有了二寶後,我們會發現有時候大寶會重新出現一些“小寶寶”的行為,比如奶聲奶氣地說話、撒嬌,有的孩子甚至重新開始尿床等。孩子為什麼會出現種種“退行”行為呢?

當看到小寶寶受到父母特別的對待,佔用父母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感到自己受到冷落時,大寶會覺得原來做一個小寶寶可以受到父母這麼多關注,那麼他就可能表現出一些小寶寶的特徵,以期引起父母對他的注意。所以,當父母發現大寶出現一些反常甚至退化的行為時,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大寶的關心和關注不夠,而不是去批評孩子。

有了二寶後,你最不應該跟大寶說的五句話 第3張

那麼,父母可以怎麼說,效果會更好呢?

“孩子,你仍然是爸爸媽媽獨一無二的大寶貝,爸爸媽媽愛你,而且你有許多能力,是弟弟/妹妹所沒有的,爸爸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我們要讓大寶從失去父母之愛的恐懼中解脫出來,尤其要給大寶留出單獨的特別時光,並且要讓大寶感受到自己長大的好處,比如可以做許多小弟弟妹妹做不到的事情,讓他為自己是個大孩子而自豪,這樣大寶偶爾出現的一些“小寶寶”行為就會逐漸消失。

第四句話:“你不應該討厭弟弟/妹妹!”

在二寶出生前,儘管我們做了許多工作,讓大寶有了足夠的思想準備,非常期待即將來臨的小寶寶,但是當二寶真的降臨後,過不了多久,我們就會聽到大寶真實的心聲:“我討厭弟弟/妹妹!”

我們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你不應該討厭弟弟/妹妹,這不是你的真心話,你應該喜歡他/她才對。”其實,當我們這樣告訴孩子時,就等於在否定孩子的感受,壓抑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就沒有機會相信自己的感覺,進而學習調整自己的情緒。我們要理解大寶對二寶的這種複雜情緒,愛,喜歡,嫉妒,甚至恨,都是大寶正常的反應。

那麼,父母可以怎麼說,效果會更好呢?

“我知道與別人共享一個媽媽對你來說不是那麼容易,你有任何感受都可以告訴媽媽,媽媽會理解你的。”

當我們向孩子表達了同理心的理解時,孩子的情緒就得到了接納,他就會感受到父母對他一如既往的愛和關懷,這樣不僅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結加強了,也更有可能讓孩子從嫉妒不安中解脫出來,與弟弟妹妹建立起更友好的關係。

第五句話:“弟弟/妹妹都能幫我收拾玩具,你怎麼還不如弟弟/妹妹懂事呢?”

當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表現時,不要與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同樣,兄弟姐妹之間的比較,也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他們的氣質和性格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一個外向,一個內向,一個喜歡音樂,一個喜歡體育,他們各自有自己的生命課題需要解答,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切記在自己的兩個孩子之間進行比較,哪怕是無意識的比較,都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了二寶後,你最不應該跟大寶說的五句話 第4張

那麼,父母可以怎麼說,效果會更好呢?

“你上午不願意收拾玩具,現在家裡很亂,而客人馬上就要到了,現在如果你願意和我一起收拾的話,就幫我大忙了。”

我們可以就事論事,直接向孩子提出我們的期望和要求,而不是拿一個孩子的表現和另一個孩子做比較。當我們在孩子之間進行比較時,孩子更可能產生抵抗心理,也更容易讓孩子之間產生敵意。而當我們直接與孩子溝通時,孩子就更可能接受我們的提議,與我們合作。

最後,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我們和每個孩子都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手足之間相親相愛就不會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