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早教/學前教案/列表

90%的家長都在擔心孩子專注力,卻又在做著破壞之舉!

一個2歲多的孩子,他獨自坐在那裡,在玩一桶積木。他先是把積木從桶裡倒出來,然後再一塊一塊,耐心地放回去。放完了以後,再倒出來,再放……他的動作還很稚拙,很慢,就像電影裡的慢動作。有一塊積木他沒拿穩,滾到一邊,或者鑽到一個小角落裡。他費力地把積木找回來,然後繼續他的工程。臉上沒有一絲的不耐煩。

他好像完全忘記了周圍世界的存在,完全投入在這個大人看起來枯燥的過程中。但是,若你能夠蹲下來看,你會從孩子身上看到專注力的光芒。

一個4歲多的孩子。媽媽帶他在小區裡玩兒。他正要蹲下拿手抓沙子。媽媽立刻制止了他:“這個髒,去玩滑滑梯吧!”孩子遲疑了一下,可是看看媽媽嚴肅的臉,於是走開了。爬上滑滑梯剛玩了兩下。媽媽說,“來,寶貝脫件衣服,別出汗了!”

孩子停了下來,脫了衣服,對滑滑梯似乎有些失去興趣。重新尋找可以玩的物件,於是走到了一叢野花旁邊。那裡正好有隻蝴蝶飛落。蝴蝶受驚嚇,飛走了,於是孩子跟著去追。

不過,沒跑多遠,媽媽跟了上來,手裡捧著水杯,攔住了孩子,說:“別跑這麼快呀!來,渴了吧,喝點水吧!”孩子有些不耐煩,慍怒。眼睜睜看著蝴蝶飛遠了。

上面兩段描述,是我曾經觀察過的現實中孩子游戲的情形。

絕大多數父母們不知道的是,遊戲就是孩子的工作。一個2歲多的孩子,一個簡單的物件他們可以玩半天。而一個4歲的孩子,他很可能已經在玩積木的過程中,容易不耐煩了。因為,每一個健康的孩子從生命的最初,都有專注的能力。而後來,父母不斷插入孩子游戲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做著切斷孩子注意力的事。

孩子進入國小以後,父母會越來越多地關注“專注力”這個事。但專注力問題,從來不是國小時候才出現的。早在學齡前,問題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微信後臺許多父母問過我,孩子根本無法靜心做一件事怎麼辦?比如總愛吵吵,很多事情做不了多一會兒就喊累,注意力容易轉移……

90%的家長都在擔心孩子專注力,卻又在做著破壞之舉!

溝通後發現,多數問及這個問題的父母,本身脾氣偏急躁,對孩子多催逼,平日裡管得多,說得也多。過於聒噪的教養環境,不僅使得孩子難養成好的耐性,連父母自己也無法真正靜下來,獲得喘息機會,去仔細反觀自己和自己的生活處境。

所以,為孩子專注力問題困擾的父母,不如從調整自己做起。中國有個很智慧的詞,叫做“靜能生慧”。每一個為生活所累的父母,都需要學習與自己相處、讓自己安靜的能力。若做父母的持續心緒煩亂,找不著生活的主心骨,那麼不僅自己無法沉下來生活,孩子也將一起變得惶惶不安,缺乏心靈上的依靠和安穩。這樣的心理狀態,更別提專注去學習、去做事了。

當然,除了父母的打擾,也有另外一種情況,導致孩子專注力缺失。

一個9歲的女孩,從小被父母交由老人撫養,大一些後,又被送到寄宿學校。她的狀態是,完全無法自處。只要有人願意跟她玩,哪怕是個壞的玩伴,讓她不舒適,她也願意。寫作業的時候,任何一個響動都會吸引她的注意力。她隨時都在製造一個又一個話題,希望和他人建立連結。

有一天,她告訴我,在寄宿學校裡,她經常會做這樣一個夢:夢裡有一個人在追他。她從沒回過頭去看那個人到底是誰。反正就是知道有人在追自己,然後她就很害怕地在前面跑。

這就是夢裡全部的情節。聽完後,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心疼。這個孩子在夢裡給自己製造了一個“陪伴者”,藉以消解內心的孤獨。

90%的家長都在擔心孩子專注力,卻又在做著破壞之舉! 第2張

這世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不是身邊有居心叵測的壞人,更不是遇見什麼妖魔鬼怪,而是空無一人。整個世界空空如也,只剩你自己。

一個從小與父母分離的孩子,一個被寄養在人家中,缺少陪伴,又輾轉到寄宿學校的孩子,內心深處非常害怕孤獨,擔心被遺棄。所以,她會時刻保持在一個可以被任何事物牽扯、發生關聯的狀態,以此來回避內心深處的孤寂與痛苦。

所以,想要讓一個孩子能夠有獨處的能力,專注去做某個事情的能力,父母首先要給夠愛。被愛的孩子,內心其實就住進了一個好父母。這樣,他們才能夠放心地、覺得安全舒適地自處,也才有心理能量去投入到一個事情當中。

當然,每個家庭和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獨特情況。所以,如果你也在為孩子的專注力困擾,那麼下面這個福利,就是為你準備的。

畢竟,既然孩子的專注力可以人為“培養”得短,當然也可以“培養”得長。就看你願不願意去嘗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