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寶典

當前位置 /首頁/早教/育兒寶典/列表

導致寶寶暈車的內外因

誘發動暈症的因素很多,針對幼兒的部分,可分為外在、內在兩方面來談。當然了,當內外因素同時並存時,相對會提高動暈症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   內在因素

導致寶寶暈車的內外因
誘發動暈症的因素很多,針對幼兒的部分,可分為外在、內在兩方面來談。當然了,當內外因素同時並存時,相對會提高動暈症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 

  內在因素

  1.體質:有些人天生平衡系統受激發的閾值較低,故當視覺跟前庭覺稍微有點不協調,便易受激發而產生眩暈感,當然這部分還要考慮到客觀環境有無其它影響因素。

  2.身體狀況:搭乘交通工具時,若本身正好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因病毒感染常會有機會侵犯內耳即前庭平衡系統,那麼可能就比平常容易暈車。而在這之前,如果吃太飽或攝取難消化的食物,如碳酸飲料、牛奶等,造成胃脹,接著只要副交感神經稍受刺激,將導致胃酸分泌,更容易引發嘔吐。此外,睡眠不足、焦慮刺激、神經質、胃腸狀況不佳、頭痛均為影響因素。

  3.遺傳:父母或家族史若有非常厲害的暈車病例,孩子發生動暈症的比例相對較高。

  4.自我暗示:平時常暈車的孩子,也較容易陷入自我暗示而再發。

  外在因素

  1.行進平穩度:路面顛簸,造成車子晃動得厲害,以此類推,還要考量船、飛機的平穩度。

  2.氣味:空氣當中有特殊氣味或汽油味。

  3.座位:因座位的關係,或一直在看窗外移動的景物、看書,使得視覺、前庭輸入大腦的訊息不一致。

  觀察指標必知

  動暈症發生在大人跟幼兒身上的病理機制是一樣的,處理方式也大同小異,但除非孩子已經出現嘔吐,否則在實際觀察上有其難度。家長對於孩子異常的反應,常以為孩子是因為感冒,或身體有其它不舒服的地方,還是對密閉空間感到恐懼而哭鬧,殊不知搭乘交通工具時,最常發生的就是動暈症。

  幼兒需具備比較成熟的語言能力,方能正確及清楚表達頭暈,一般約至4、5歲後,孩子才有辦法說出“暈”這個字,所以在這之前,唯有依賴照顧者細心觀察動暈症的相關表現,才不會遺漏或忽略,避免孩子為動暈症所苦,甚至延誤治療。

  家長不但要仔細聆聽孩子“有限的表達”,亦需觀察有無相關症狀,以下有幾項觀察可供參考:

  1.嘔吐之前,大部分的孩子都會表現的比較躁動,亦有部分孩子會靜靜地縮在一旁、緊閉雙眼。

  2.孩子臉色發白,且手腳會緊緊抓住身旁的物品,不敢或不願意移動頭部和身體。

  3.冒冷汗為觀察指標之一,但在有空調的環境內,不一定會有冒冷汗的現象。

  4.突如其來的哭鬧、眼睛出現異常的跳動、臉色蒼白、頻打呵欠,或流口水、感覺無力的樣子。

  5.離開交通工具後,出現胃口不佳,或突然跌倒、走路傾斜等。

  小寶寶不怕暈?!

  一般而言,2~12歲期間為幼兒動暈症的高峰期,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2歲後,表達能力比之前進步,加上在這之前,搭乘交通工具時多半是由照顧者抱著或採平躺姿,不僅較有安全感,而且身體較為固定,可減少被動式的運動狀態,及不易因視覺刺激而引發動暈症。另一方面,人的平衡系統是可以被訓練的,隨著孩子搭乘交通工具的經驗增多,理論上會提高個人對交通工具晃動的適應和代償力,不再像之前一樣,稍加刺激,便產生明顯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