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護理

當前位置 /首頁/寶寶護理/生活護理/列表

面對寶寶一些常見的不良行為時該怎麼辦

日常護理寶寶的過程中,寶爸寶媽們會遇到寶寶各種各樣不良的行為。那麼面對寶寶一些常見的不良行為時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面對寶寶一些常見的不良行為時該怎麼辦

在21世紀~做一個佛系媽媽是一件辣麼困難的事兒~

比如有的孩子衝動易怒愛打人,有的孩子膽小怯懦不愛上學,有的孩子很大了還愛吸手指頭……………孩子出現這些情況到底是先天性格,還是我這個當孃的教育不當所致?

Word天~

該如何是好啊?

嚴肅臉說一句,

其實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通常屬於心理問題,家長應該正視。不要通過行為或語言暴力試圖制止孩子,暴力制止只會讓孩子的表現越來越糟。

1、寶寶大了依舊會吸吮手指

表現:

一些較大的寶寶經常吸吮手指或腳趾,感覺好像吃嘛嘛香~同時,不吸吮手指居然還睡不著覺。當孃親的也一同心煩失眠了~

主要原因:

1歲以內的寶寶愛吸吮手指屬於正常現象,這是因為寶寶通過嘴巴認識世界。隨著大腦發育的完善,多數寶寶會逐漸改變吸吮手指的行為。但是有部分較大的寶寶仍有吸吮行為,這是屬於心理問題,如曾經受到較大的心理創傷,吸吮手指可以起到撫慰作用。小編舉一個案例:一位媽媽為了給6個月的寶寶斷奶,狠心將孩子寄放在老家,孩子哭了幾天,這個孩子後來有嚴重的吸吮行為。

干預技巧:

分散寶寶的注意力,父母應多跟孩子溝通,找出孩子的心理問題,此外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多陪孩子玩,用有趣的玩具逗孩子開心,或是讓孩子幫忙做些小事,增加手部的活動,逐漸糾正吃手指的習慣。

2、喜歡咬指甲、撕手皮

表現:

有些孩子特別喜歡咬指甲和撕手皮,以至於撕裂指甲床或咬出了血!明知不好,用網路用語就是“我控制不住我寄己”。

主要原因:

孩子愛咬指甲,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等身體原因,但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包括家長關心不夠,家庭關係不和諧造成孩子壓抑、情緒緊張,父母期望過高或學習壓力大等。

干預技巧:

尋找心理焦慮原因,轉移注意力。父母平時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可以跟孩子一起玩遊戲、看網紅佩奇或外出活動,對減少孩子焦慮,糾正咬指甲有好處。另外要注意正面引導孩子糾正咬指甲行為,比如可以訂立親子合約,切忌斥責孩子的不良行為,否則會加重心理問題。除了心理治療,對於愛撕手皮的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減少面板起皮的現象,有利於減少孩子撕手皮的機會。

3、喜歡衝動發脾氣或暴怒發作

表現:

有些孩子非常衝動易怒就好比一條進了氣的河豚,稍有不順心就大發脾氣,而且攻擊性非常強,有些家長以為這是天生“河豚”的性格,或是低情商的表情,其實很多時候是心理問題。

主要原因:

雖然有些寶寶確實由於先天神經系統的反應存在衝動、易激怒的情況,但是大多數脾氣大的孩子還是跟後天的教育和環境有關。

干預技巧:

暫時性隔離+家長做好榜樣。如果孩子大發脾氣,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將其隔離在比較單調的場所,冷靜幾分鐘,同時要避免任何人去安撫他,這種冷處理的方式對暴怒的孩子比較有效。除此之外,家長務必要自省,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壞榜樣,尤其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並注意控制脾氣。

4、三歲以上寶寶過度依賴父母或家人

表現:

3歲以上的孩子依然十分依賴父母或家人,就像“樹熊”一樣,一直趴在爸爸肩膀上,即使是玩最感興趣的玩具,也一定要爸爸/媽媽陪同。

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2歲以下的寶寶依戀家人一般是比較正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適應與大人的分離。有些大孩子有嚴重的依賴症可能跟從小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大人有關,比如早期缺乏母親的照顧(尤其是3個月~1歲之間)的孩子可能更容易造成依戀問題。

干預技巧:

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對於依賴症的孩子,家長應該逐步培養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事情,尤其是讓孩子體會到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慢慢地孩子會發現脫離父母還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其次,家長在離開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一聲不響偷偷溜走,一定要跟孩子說一聲,並表示自己一定會回來。

5、有嚴重的挑食和偏食現象

表現:

有些孩子長期食慾不佳,或是嚴重的挑食和偏食,這樣的孩子通常身體瘦弱像支“晾衣杆”,而且還伴有感冒、腹瀉或營養不良。

主要原因: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厭食主要是疾病和身體原因導致,其實心理也是導致小兒厭食的三大因素之一。挑食和偏食是典型的小兒心理障礙的表現,若就餐前或進餐時心情緊張、焦慮、壓抑,睡眠不足或疲勞,食物感官性狀的不良刺激等,也會使小兒產生厭食心理。

干預技巧:

營造愉快的飲食氛圍。除了帶孩子做全面檢查,治療身體疾病之外,還要注意干預孩子的心理。孩子不想吃飯時,切不可打罵、強迫、懲罰、哄騙,要細心分析小兒產生厭食的心理因素,採取誘導、暗示、鼓勵的辦法,一定要營造愉快的飲食環境。

好啦,看了以上5點內容~

瞭解寶寶行為之後,

家長們應該放下1萬個心了吧~

同時要多關愛孩子的身心靈健康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