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

當前位置 /首頁/新生兒/新生兒護理/列表

新爸新媽輕鬆照顧小寶寶

當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在為一個新生命感動之餘,你是否也慌了手腳,不知該如何照顧這個柔弱的小生命?本文將以圖解的方式,教你如何照料寶寶那些重要又脆弱的部位,以及照顧時需注意的事項,讓你順利當個super skill的新手爸媽。


  當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在為一個新生命感動之餘,你是否也慌了手腳,不知該如何照顧這個柔弱的小生命?本文將以圖解的方式,教你如何照料寶寶那些重要又脆弱的部位,以及照顧時需注意的事項,讓你順利當個super skill的新手爸媽。

頭部

新爸新媽輕鬆照顧小寶寶

照顧新生兒時,要多注意寶寶頭部的外觀,“多看、多量、多摸”是觀察頭部是否正常的3大步驟。

多看:可從頭型觀察寶寶是否有顱骨骨縫過早閉合的現象,因為如果顱骨骨縫太早閉合,除了容昜形成畸型的頭型之外,有時還是一些先天性疾病的警訊。

多量:平均而言,寶寶出生時頭圍是35~36釐米,到1歲時,可達46~47釐米,因此可由頭圍的大小發現寶寶是否有大頭症、水腦症、小頭症等疾病。

多摸:由於新生兒的顱骨尚未結合,所以形成了前囟門及後囟門,前囟門約6個月左右才能閉合;而後囟門在寶寶2個月大時會完全關閉。從前囟門的發育狀況可得知許多疾病,如:脫水的話前囟門會凹陷;寶寶腦壓增高前囟門會凸起;前、後囟門關閉的時間過晚,都有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安撫寶寶應採用平面而緩和的搖晃方式,不可用劇烈搖晃的方式,或突然改變搖晃方向,這樣會造成寶寶腦部損傷,形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抱寶寶時,一定要支撐著寶寶的頸部,如果在4個月後,寶寶的頸部依舊十分柔軟,需注意寶寶是否有發育上的問題。

嬰兒搖晃症候群

由於猛烈搖晃而造成,兩歲以下的兒童發生的機率相對要高許多。其症狀包括顱內及眼球內出血,會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傷及智力衰退,常沒有其他明顯的外傷。

醫生診療室

有些媽媽為了讓寶寶有漂亮的頭型,刻意讓寶寶維持某一種睡姿。其實如何讓寶寶有個漂亮的頭型並沒有固定的做法,但最好不要刻意讓寶寶睡覺時頭部偏同一邊,愈自然的姿勢愈好。如果寶寶養成了朝同一邊睡的習慣,而照顧者又一直疏忽,久而久之,寶寶的頭部有一邊可能就比較歪。因此建議照顧者們讓寶寶順其自然地睡眠,如果寶寶習慣把頭偏向一邊,可以墊個枕頭之類的物品,以防止他久睡成型。

眼睛

初生寶寶的眼皮上會黏有很多黃色的分泌物,這是因為鼻淚管阻塞而造成的,父母每天可以幫寶寶在鼻樑處按摩幾次,讓阻塞的鼻淚管維持通暢,眼淚自然會減少。

鼻淚管阻塞按摩法

將食指壓住內眼角處。

順著鼻樑往下滑,藉著擠壓升高淚管內的壓力,幫助打通薄膜。

家長可以在每次幫寶寶換尿布時做按摩,一天3~4次。

分泌物清潔

使用小手帕或紗布巾清潔,注意不要使用有太多棉絮的物品,以避免脫絮。

視力:注意光線對寶寶眼睛的刺激,不可常用強光直接照射寶寶的眼睛,例如相機的閃光燈。

視覺刺激:可多給寶寶看一些彩色圖片,或在寶寶睡覺的牆壁四周貼上有可愛圖片、鮮豔色彩的海報。

醫生診療室

所謂鼻淚管阻塞是指寶寶剛出生時,鼻淚管在發育的過程中,下端接近鼻側處有一層薄膜,這層薄膜會慢慢退化不見,如果這個過程無法順利完成,孩子就會常出現淚眼汪汪的情形。

耳鼻喉

平時應保護耳膜不要受傷,注意新生兒對比較刺激的聲音有無明顯感受,且要讓寶寶避免長期處於嘈雜的環境中。

耳朵清潔:寶寶耳道外1/3處本身就有排出耳垢的能力,因此平時不需要刻意幫寶寶挖耳屎,只要保持耳道乾燥,耳屎自會排出。為寶寶清潔耳朵時,以紗布巾或棉花棒擦洗耳殼或耳背部分即可。

嬰兒對外在的冷空氣容昜過敏,特別是在早上或睡醒時,鼻腔分泌物易增多,鼻塞的現象會更明顯。因為新生兒的許多器官尚未成熟,本身支氣管細小,或因為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而造成嬰兒常有痰音,所以幫寶寶拍痰幾乎是每位爸媽都要做的事情。

寶寶的呼吸道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平時呼吸時有呼嚕呼嚕的聲音是正常的。如果擔心寶寶的鼻子會過敏,出入溫度不同的場所時,需注意對寶寶衣物的增減,平時居家要維持恆定的溫度,並減少塵蟎及環境中的過敏源,這些對寶寶鼻子的保養都是有幫助的。

當寶寶鼻內的鼻屎阻礙呼吸時,可將熱紗布或毛巾放在寶寶的鼻子上,或是洗澡時,幫寶寶按摩鼻子,讓熱氣進入,鼻屎自然就會鬆脫。如果還是不行,可用溼棉花棒在寶寶鼻內轉一下,把分泌物粘出即可。

小提醒

有些家長會用嘴巴幫孩子吸鼻子裡的鼻涕水,這樣的方式雖無不妥,卻會將嘴巴里的細菌傳給小朋友;如果家長使用吸鼻器,需注意不要使用頭部形狀尖銳的吸鼻器,以免傷害寶寶的鼻腔黏膜。

醫生診療室

一定要做好新生兒的篩檢工作,不能只去打預防針,如此容易疏忽孩子是否有遺傳疾病,如果發現得晚,可能就會造成遺憾。

面板

一半以上的寶寶在出生48~72小時之內,面板會出現黃色,到了2星期左右,這種情況就會漸漸消失,這就是無害的生理性黃疸;但若持續時間過久或膽紅素特別高,則需至醫院檢查。另外,吃母奶的寶寶較易有黃疸,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它並不會傷害嬰兒。

勤換尿布是預防尿布疹的不二法門。

平時需注意穿著及環境的溼度。

一天洗一次澡即可,洗澡時使用中性溫和的清潔劑。

注意手腳皺摺處不可太溼太悶。

醫生診療室

患有異位性面板炎的寶寶在穿著衣物時,需注意透氣,使用棉質、吸汗及不要有太多化學新增劑的衣服。此外,可儘量選擇沒有圖案的衣服,因為圖案容易造成衣物不透氣。為寶寶洗完澡後,可將他的身體擦得半乾,再擦些嬰兒潤膚霜保溼。此外,患有脂溢性面板炎的寶寶平時就應保持全身清潔,可使用油脂類物品使皮脂軟化,以減緩病兆。

當寶寶身上突然長出許多疹子時,應瞭解問題的出處,觀察是否是飲食出了什麼問題(例如換了牛奶),或者有其他外在因素(例如環境、天氣、溼度、衣服材質等),如果以上條件並無不妥,寶寶仍持續長疹子,應就醫診療。

骨骼

不要給寶寶太多限制,應維持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能自然發展肢體動作。抱小孩時,若抱著寶寶的腋下,時間不可太久。在做託抱的動作時,另一手需要支撐住寶寶的身體,尤其是頭部及脖子。

很多動作發展都會有自然的過程,只要對身體發育是有益的,家長都不要限制,應讓其自然發展。

在家可多做髖關節運動以促進骨胳的發育。

冬天時需注意不要讓寶寶穿太多,全身包緊反而會影響四肢發育。

小辭典

O型腿:新生兒常會出現弓形腿,這是種膝蓋外翻的現象。正常骨胳的發育本來就是由膝內翻慢慢變成膝外翻,所以出生到2歲左右的寶寶屬於膝內翻,隨著年齡逐漸增長,會漸漸轉成膝外翻。但如超過3歲仍有O型腿的情形,最好讓醫生診斷。

溫度

如果寶寶處於安靜的狀態,體溫卻高於37.8℃,就要為寶寶施行降溫了。最好的方法是為寶寶洗個溫水澡,過半小時之後再測量一次,如仍高於37.8℃時,必須馬上帶寶寶到醫院診斷。

注意

最適當的溫度測量時間為每天洗澡前;滿月後除非必要(父母可通過觀察寶寶臉部是否潮紅、手腳有無冰冷現象、是否哭鬧不休,或用手摸摸寶寶的背部察看是否發燙等等方式,來判斷是否有量體溫的必要),否則就不用天天量了。

冬天有時很難衡量寶寶應該穿多少,家長可將手伸進寶寶背部去摸摸,看寶寶有沒有出汗,或是試試寶寶身體的溫度,以此判定寶寶是穿多了還是穿少了。

隨時注意寶寶手腳的溫度。

室內環境需保持通風,維持適當溫度。

當寶寶發燒時,不可擅自給寶寶吃退燒藥。

醫生診療室

寶寶體溫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出現太高或太低的情形時,家長就必須提高注意,不是隻有發高燒才是異狀。在給6個月以下的寶寶量體溫時,建議使用“肛溫”,至少量1分鐘,正常的體溫應該在36℃~37℃。冬天溫度低,新增適量的衣物相當重要,尤其要留意寶寶手腳是否暖和,有沒有出現冰冷失溫的情形。

消化

配方奶粉:給寶寶喝時必須注意濃度,以免因過濃導致寶寶腹瀉,或過稀導致寶寶便祕。

小提醒

使用配方奶須注意以下條件:

品牌值不值得信賴

品管夠不夠嚴謹

品質好不好

寶寶吃了是否有不合適的情況

出現腹脹時,首先應該去除不當的餵食因素,例如牛奶濃度不適合。平日可進行3~4次腹部按摩,加上薄荷油以強化腸蠕動,從而達到消脹的效果。

溢奶:嬰兒的賁門尚不成熟,大多數都會溢奶,父母可通過幫寶寶排氣、讓寶寶右側躺的方式讓寶寶避免溢奶。寶寶溢奶的問題通常在1~1歲半後就會漸漸改善。

醫生診療室

因寶寶括約肌未發育完全,因此會有食道逆流的情況,當寶寶溢奶時要注意,每次溢奶後都要換洗衣物,否則會造成寶寶的脖子出現溼疹。喝完奶之後需要輕輕拍打寶寶10~15分鐘讓他打嗝。如果要將寶寶身體平放,需留意這樣的動會是否會引起溢奶。另外,若寶寶喝完奶要睡覺,可讓他上半身稍微傾斜,墊高頭部。喝完牛奶後,千萬不可劇烈搖晃寶寶。如果寶寶溢奶的情況真的很嚴重,就要帶他去看專業的小兒科醫生。

注意

寶寶常有吐奶的情形,情況同大人嘔吐有些相似,如果一天有4~5次,需須找小兒科醫生診治。此外,當寶寶溢奶或吐奶時,應給予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

洗澡的時間最好在餵奶前半小時或餵奶後1個小時,這樣可避免寶寶吐奶。洗澡時間應選在一天中氣溫較高的時段(約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室內溫度要暖和(約26℃~29℃),水的溫度要適當(37.5℃~39℃),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可用手腕內側測試水的溫度,感覺熱熱的但不燙就可以開始給寶寶洗澡了,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排洩

平時應注意清潔,勤換尿片。

當寶寶有腹瀉的情況時,可使用溫毛巾輕輕揉寶寶的肚子。

一旦大便有異常變化,可先做檢查,再考慮是否需要更換奶粉。如果拉肚子,奶粉濃度可調高,反之,若便祕則可調低濃度。

小字典

排尿:新生兒一天排尿6~8次,因尿液中含蛋白質、膿細胞及高尿酸成份,所以家長常會發現,寶寶的尿液中會出現紅色液體,此為正常現象。

排便:初生時寶寶的大便為稀軟的墨綠色胎便,2~3天后會漸轉為黃色。此時寶寶幾乎喝完奶就會排便,一天5~6次。

醫生診療室

寶寶大小便顏色及含水量有無異常,必須與平時的情況做比較。有時寶寶吃了鐵質含量較多的食物,大便就會呈現綠色。當寶寶出現類似拉肚子或便祕的情形時,必須和寶寶平日排便的情況做比較,以判定寶寶的狀況是屬於正常還是不正常。如果寶寶出現大便有血絲、灰白色大便及大便惡臭等情況,即需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