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1-3歲/幼兒教育/列表

孩子上課時愛做小動作怎麼辦?

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是怎麼了?孩子上學了,家長可以鬆一口氣,熊孩子終於有人管了。老師卻剛好相反,熊孩子們又來了。那麼面對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孩子該怎麼辦?


那麼我們今天就說一個小問題,小孩子上課不認真,愛做小動作怎麼辦?

我們看看不同的心理治療學派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我們先看看家庭治療法的治療方案。

在家庭治療裡面,整個家庭是來訪者,裡面的每個個人都是先證者,所以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孩子對於治療來說不過是一個先證者,真正的問題是整個家庭的關係出現了問題。

孩子是感受到家庭問題最敏銳的人,一旦家庭有問題,孩子總是第一個感受到。當父母關係不好的時候,孩子總是會挺身而出,幫助家庭來解決問題,讓家庭重新平衡。

當孩子百思不得其解,無意中因為上課愛做小動作的事情,被老師屢教不改,老師迫於無奈,只好把爸爸媽媽同時叫到學校,這個時候爸爸媽媽是同心協力一起來解決孩子的問題。

孩子上課時愛做小動作怎麼辦?

這時候孩子會敏銳的發現,當自己有問題的時候,爸爸媽媽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對立衝突的狀態,這時候爸爸是爸爸,媽媽是媽媽。

所以聰明的孩子就會一旦家庭裡面爸爸媽媽起衝突,孩子就會在學校裡面上課做小動作來幫助家庭系統重新達到平衡,從自己的力量維持整個家庭的系統穩定性。

所以,在家庭治療系統中,要解決孩子的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問題,需要從爸爸媽媽的關係入手,一旦爸爸媽媽的關係好了,孩子會發現他不需要用做小動作來維持家庭關係的平衡,那麼這個動作自然就消失。

我們再來看看認知行為療法是如何治療上課做小動作的問題。

首先,在行為主義裡面,先要了解孩子的目的。

在一個班級裡面,一共有幾十個人,對於家裡是小皇帝,小公主的獨生子女來說,如何被關注到,如何有存在感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了。

所以,當孩子無意中做了一個小動作,被老師點名批評到的時候,他突然享受到了同學們聚焦的眼神,還有自己十足的存在感。自己想被關注的需求瞬間滿足,所以他後續無意中會反覆的做小動作,來滿足他的被關注的需求。

需要強調的是,每個人都有被關注的需求,所以孩子有這個需求是正常的,這個需求是孩子的正常的功能。其實和每次考第一名的同學的需求是一樣的,只不過每次都考第一名這樣的方式來換取需求,容易被大家的評判系統接受。

如果老師不關注孩子的動作,孩子做小動作的動作會消失。不過,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所以需求會被升級,比如用圓規的針刺女生,期待女生被刺痛時候的尖叫,這個強度足夠可以刺激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了。

行為主義的治療方法:

既然孩子需要的是被關注到,那麼當孩子在做小動作的時候,老師忽視他的動作。而當孩子正常的時候,老師用恰當的方式關注到孩子,滿足孩子被關注的需求。就是說孩子在犯錯的時候老師就做負強化,這裡用的就是忽視。孩子在正確的時候,老師就是正強化,這裡就是滿足孩子的需求。

幾天下來,孩子發現,他不需要上課做小動作自己的需求也能被滿足,所以不需要再去做小動作了。上課愛做小動作的行為幾天以後自動消失。

家庭治療和認知行為療法都可以治療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問題,那麼,作為家長,作為老師,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來幫助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