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發展

當前位置 /首頁/早教/智力發展/列表

被檄夜赴鄧州幕府賞析

被檄夜赴鄧州幕府賞析,這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詩人元好問寫的一首詩,寫於對蒙古抗戰時期被軍中徵召途中,下面一起來賞析下吧。

被檄夜赴鄧州幕府賞析

被檄夜赴鄧州幕府

金-元好問

幕府文書鳥羽輕,敝裘羸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豈不懷歸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鴨鬧,一川桑柘晚煙平。

此生只合田間老,誰遣春官識姓名?

譯文:

幕府中急送來徵召文書,就好似飛鳥般快捷輕盈,披上破舊裘衣,騎上瘦馬,我趁著月照三更匆匆趕路。

脫不了俗例,自覺好笑,怎會不想回家,只是擔心耽誤赴官的期程。

一路上,十里陂塘漣漪泛起,群群春鴨嬉戲鬧騰,川原上棵棵桑柘遍地鋪翠,嫋嫋晚煙無風自平。

這一生只應該在田裡耕作到老,是誰讓春官知道了我的姓名?

被檄夜赴鄧州幕府賞析

註釋:

被檄(xí):接到徵召的羽檄。鄧州:中原南北交通要衝,南宋和金曾在此激戰。幕府:古時軍隊出征,施用帳幕,因此把將帥辦公的地方稱為幕府。

鳥羽輕:在這裡一語雙關,既是指徵召文書上插有輕細的鳥羽,也是指文書傳遞迅速,如飛鳥展翅般的輕捷。古時的軍事文書,凡上插鳥羽的,表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送,因此稱為“羽書”“羽檄”。

敝:破舊。裘:毛皮的衣服。羸(léi):瘦弱。三更(gēng):夜晚十二時左右,或以為即指子時(夜間十一時至隔日凌晨一時),此泛指半夜。

未能免俗:據《世說新語·任誕》說,古時的習俗,在七月七日晒衣,富人都在庭院中晒滿了綾羅綢緞。阮咸家裡貧窮,沒有什麼衣物可晒,便用竹竿把粗布短褲掛晒在院中,並自稱是因為“未能免俗”。後來這句話成為一句常用熟語,意思是沒能擺脫社會慣例,仍按習俗行事。元好問在詩中用這一熟語,大概是指他正迷沉于田園生活之時,一旦接到官府文書,便也同普通人一樣,急急赴命如火,因此不禁自覺好笑,有自我嘲諷之意。

豈不懷歸:語出《詩經·小雅·出車》:“豈不懷歸,畏此簡書。”懷歸,想回家。簡書,書信,書簡。詩人用此典來表示自己留戀家園,卻又迫於羽書之命的心情,非常貼切自然。程:程限,期限。

陂(bēi)塘:池塘。

桑柘(zhè):桑樹和柘樹。柘,就是黃桑,葉可喂蠶。在北方農村中多見。

合:應該。田間老:在田裡耕作到老。

春官:古代以春、夏、秋、冬四季設官。據敘述古代官制的《周禮》一書所說,春官是掌管國家典禮的,因此,後世便把春官作為禮部的通稱。識姓名:知道我的姓名。

賞析:

該詩首聯寫接文書的情況;頷聯寫詩人的心情;頸聯寫對農村生活的眷戀;尾聯寫詩人自己只適合在農村躬耕自食。全詩通過對一次徵召赴任行程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為國事奔忙義不容辭的責任感和對於田園生活的留戀之情。該詩未脫宋人以散文為詩的風氣,但有所創新,平淡清遠,饒有風趣。